目光转向刘焉的三个儿子。
“三位贤侄,可知我是何人。”
他询问道,三人面面相觑,默然摇头。
“你们的学习如何?未来有何抱负。”
许劭继续追问,三兄弟互望,皆是沉默,刘焉的脸色微沉,【轻蔑地望了望家中的长子。刘范感受到父亲那穿透性的视线,】心中一凛,几乎站立不住。
许劭看着他们,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显然对他们的才能并不看好。
察觉到许劭的反应,刘焉心中明白,但他并未追问,气氛一时陷入尴尬。
这时,刘璋忽然开口,声音清亮:“许公的品评之言,小子一直仰慕不已。”
刘焉惊讶地看着小儿子,眼中闪过一抹疑惑。
“璋儿,你懂得‘月旦评’。”
他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喜。
刘璋用力点头,小脸上洋溢着崇拜:“月旦评天下皆知,孩儿岂有不知之理。”
他的话语让许劭忍不住轻笑,猜测可能是刘焉教诲过他。
“既然你知我,不妨也让我评说一二。”
许劭半开玩笑地提出,刘焉闻言,心中一紧,连忙挥手制止,生怕儿子不慎说出不当言论,惹恼了这位口出惊人的评论家。
少年刘璋谦逊地开口:“小子才疏学浅,岂敢妄评许前辈的风采。”
“然而,有一首拙诗,似乎能映射前辈的卓尔不群。”
他的话语在寂静中激起涟漪。
刘焉闻言,顿时面色凝重,额头渗出汗珠,厉声质问:“你这乳臭未干,怎敢信口开河?你的诗作有何见地。”
“刘兄稍安勿躁,我倒愿闻其详,公子请赐诗。”
许劭适时介入,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刘璋从容不迫,眼神熠熠生辉,对着许劭吟道:“世事浑浊我独清,众人沉迷我独醒。”
“小子以为,这诗句正契合了许前辈的高洁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