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不打扰您的事务了。”
刘婉吩咐下人准备一间洁净的厢房,亲自引领刘璋前往。
刘璋匆匆返回太史慈的居所,只见府内已传出消息,官差们略显无奈地看着他们,只道了一句:“你们算是幸运,赶紧离开吧。”
然后便离去了。
“刘公子的大德,我太史慈永生难忘。”
太史慈深深鞠躬,满是感激。
“子义,无需如此客气。”
刘璋伸手相扶,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子义,我早就听说你忠义孝顺,名扬四海。”
太史慈闻言,脸庞微红,略显羞涩:“公子过誉了,请教贵客驾临北海有何贵干?是否需要小弟帮忙?”
刘璋巧妙地转移话题:“我此行是为求学,欲拜郑玄先生为师。”
他轻轻拍了拍胸膛,仿佛在说,这并非偶然,而是特意为之。
太史慈讲述了自己因郡府与州府纷争而被迫离开的苦衷,刘璋心中暗喜,这样的时机正适合他。
“我看令堂身体欠佳,辽东之地气候寒冷,现州府之事已解,不如就留在这里,不必再奔波。”
太史慈闻言,长叹一声,摇头拒绝:“我不能让母亲受累,而且我已经辞去东莱郡的职务,州府恐有后患。”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刘璋见状,心中明白,这是他招揽人才的最佳时机。
“子义兄,你无需忧虑,如你不嫌弃,可暂在我护卫军中任职,令堂的健康也能得到妥善照顾。”
他的提议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太史慈的困惑之路。
太史慈眉宇间透出一丝不耐,默然不语,内心却如沸水般翻腾。
身为豪杰,他怎能甘于为人守门?正当他欲拒之以辞时,母亲的目光如利箭般射来,语重心长:“子义,人生需知恩图报。
刘公子对我们母子有大恩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