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开局截胡关二爷组建全明星 > 第17章 政治心脏——雒阳

第17章 政治心脏——雒阳

五日后,当他们抵达虎牢关边缘,刘璋惊讶于典韦的迟钝,这位勇猛的战士竟用了两天才掌握骑马基本功。

而且,他的初次尝试并非顺利,时常因失控而跌落,导致三人不得不频繁折返寻找。

每次都是刘璋坚持要求典韦继续,因为作为将领,逃跑的速度至关重要。

经过反复练习,典韦的骑术逐渐娴熟,能跟上队伍的步伐。

原本只需两日的行程,他们却花了整整五天。

刘璋戏谑地问:“典贤弟,骑马与跑步相比如何。”

典韦虽狼狈,却笑得坦然:“当然骑马轻松多了,哈哈。”

三人共享这场独特的经历,笑声不断。

刘璋好奇地询问:“典贤弟已届二十有五,应有字号否。”

典韦坦诚:“公子,我出身贫寒,双亲早逝,还未举行加冠礼,就称我为恶来吧。”

太史慈闻言,赞叹:“你的英勇,怕是恶来也自愧不如。”

最终,刘璋正式赐予典韦“韦”字,称其为“恶来”,典韦感激地接受了这个新名。

望着典韦那威猛的外表,刘璋暗想,即使真正的恶来,恐怕也难有此气势。

在刘璋沉浸的时刻,他的耳畔响起了太史慈低沉的声音:“公子,前方已可见那闻名遐迩的虎牢关。”

刘璋如梦初醒,急忙抬眼看去,眼前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百战之地,中原之冠,虎牢关,亦称古崤、汜水双雄关。

大河蜿蜒曲折,少室峰峦叠嶂,虎牢关傲然屹立,南接嵩岳,北临黄河,地形险峻,扼守着通往雒阳的咽喉要道。

刘璋目光所及,望见那连绵的关山,形态各异的景色映入他的视线。那著名的关隘,阔约十丈,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那城门巍峨挺拔,足有六丈宽,高达十数丈,仿佛象征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无上威严。

太史慈见刘璋专注神情,不禁赞道:“昔年秦军以函谷关挡住了六国百万之师,此地的防御同样令人敬畏。”

刘璋微微颔首,深感赞同:“此关之坚固,足以抵挡六七副云梯的攀爬,即便有万人之众,恐也难以攻破,只需五千戍卒,便可固若金汤。”

太史慈和典韦皆陷入沉思,而刘璋则仰望苍穹,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慨。

此刻,他的思绪飘向了绵竹关、葭萌关、阳平关,甚至那遥远的潼关、武关,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与挑战。

“吾能否一展宏图,成就伟业。”

他暗自问道。

转头看向身后两位猛将,刘备的五虎上将与孙权的江表悍将,刘璋心中涌起自豪,“如今,连曹操的凶猛将领也在我麾下,我何愁不能开创一番事业。”

想起刘备当年仅凭关羽、张飞之力便驰骋天下,而今自己手握更多人才,文武兼备,绝不输于阿斗。

然而,他深知,缺少智谋的辅助是最大的遗憾。

“谋士啊,那些才子佳人,怎会轻易投效于我这平凡之辈。”

他暗自思索。

刘璋深知,谋士多出自世家,平民百姓难得识字,更别提出谋划。

除非是自己具备极高的吸引力,或是谋士处于困顿,否则他们绝不愿随自己四处奔波。

像荀彧、郭嘉那样的人物,他只能在梦中幻想。

罢了,暂且如此,待入蜀后,至少有法正这位忠心耿耿的人才。

最坏的情况,就在此地蓄力,静待诸葛亮的成长,坚信这位青年必不负所托。

刘璋心中暗下决心,踏上了新的征途。

刘璋的心境逐渐平复,转而深思道:“子义、恶来,这乱世烽烟已起,虎牢关乃通往雒阳的咽喉要道,必将成为各方争夺的战略重地。

想来不久,必会引来四方瞩目。”

“公子勿虑,属下愿为您扬名立万,保此地不失。”

典韦挺胸保证,眼神坚定。

太史慈默默点头,无声的赞同,他的忠诚犹如磐石般稳固。

刘璋微笑,心中充满期待,但他明白,此处并非他的舞台。

“我的舞台在益州,须趁此时机,稳固吾土。”

太史慈与典韦的勇武,是他争霸天下的利器。

“子义、恶来,益州之行,还需仰仗二位。”

刘璋的话语里满是对他们的信任。

看着二人坚毅的眼神,刘璋心满意足,随后三人步出虎牢,朝着那繁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