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更像是荀家旁支,而荀彧则代表正统。
历史上,荀攸曾策划刺杀董卓,尽管未能成功,却因其智谋而闻名。
董卓被王允除去后,荀攸才得以重获自由。
他曾被朝廷任命为任城相,但他选择自荐为蜀郡太守,因汉中被张鲁占领,未能履新。
后来,他在曹操麾下担任重要谋士,若他在蜀中留驻,历史的篇章无疑将有所不同。
荀攸无疑是东汉末期的顶尖智囊,他的功绩包括斩杀颜良、文丑,平定河北,深受曹操赞誉。
他与荀彧的性格截然不同,荀彧倾向于保守,荀攸则务实果敢。
对于曹操的称王称帝,荀攸并未表示异议,这让他在刘璋心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在张鲁心中,假使法正是他极为敬重的策士,而非刘璋最为倾慕的智囊。那么荀攸则是紧随其后的存在。
虽然荀攸来自旁支,但他毕竟是荀家的一员,曹操能轻易召回他,足见其家族影响力。
至于荀攸是否会优先考虑家族利益,刘璋对此也揣测不已。
荀公仪曾短暂执掌蜀郡政务,对于刘璋而言,那是个难以忘怀的记忆。
"荀大人威望如山,今日得以亲炙风采,实乃荣幸之至。”
刘璋满心敬仰,然而话出口后,他意识到有些失态。
两人初次交谈时,仅是礼节性的问候,如今却被刘璋捧得极高,他不禁暗自懊悔,决心要约束自我,不再轻易流露情绪。
"不敢当,不敢当。”
荀公仪略显愕然,他身为黄门侍郎,名声并未如刘璋所言般响亮。
许子远冷哼一声,心中暗讽刘璋的溢美之词,"荀公仪名声在外,我许某人不过微不足道罢了。”
刘璋这才意识到许子远的性格,后悔自己过于冲动。
许子远的目光中带着一丝犀利,询问刘校尉:“刘将军,你认为我大汉精锐何时能荡平黄巾叛军。”
这个问题仿佛是对刘璋的考验。
刘校尉心中暗喜,正巧借此机会在荀公仪面前展现自己的理智,“黄巾虽众,但缺乏组织和物资,我军需步步为营,不可轻敌。”
然而,许子远眼中闪烁着不屑,心中暗笑其见识浅薄。
"黄巾虽多,不过是乌合之众,无坚无备,无人领导。
依我看,只要天意所归,叛军自会土崩瓦解。”
许子远说完,发出一阵得意的笑声。
刘校尉沉默不语,只瞥见荀公仪微微摇头,似有忧虑。
"但愿如此。”
刘校尉不愿与许子远纠缠,决定保持距离,向众人告辞离去。
他走出大将军府,接近关羽等将身边。"各位速去营中料理军务,"何进那边已经安排妥当。”
刘校尉交代任务,然后特意留下,等待某个人的到来。
黄忠三人领命而去,刘校尉独自站在门外,耐心等待,直至接近中午,荀公仪才从府中步出。
"荀大人稍待,我在此恭候大驾。”
见到荀公仪,刘校尉连忙迎上。
"是刘校尉吗。”
荀公仪眼神警觉,他对刘校尉的突然来访有所防备。
"正是,我离开将军府,特意在此地等待荀先生。”
刘校尉的话语中,隐藏着一丝微妙的变化。
“荀大人,有何贵干找我前来。”
荀攸不解地望着刘璋,不明白这位校尉为何对他这位微不足道的黄门侍郎如此重视。
“荀先生,您今天早晨是否已进餐?””
刘璋并未直接提及目的,而是选择了一个较为轻松的话题开启对话。
“大将军召见,还未有时间。”
荀攸如实回答,心中暗自揣测刘璋的意图。
“巧了,我也是如此。”
刘璋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知荀大人是否愿意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这……”荀攸犹豫片刻,看到刘璋那冻得微红的面庞,似乎带着几分真诚,心中的防备稍减,“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打扰刘校尉了。”
“荣幸之至,荀大人请。”
刘璋立刻殷勤地邀请,仿佛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二人走进一家精致的酒肆,刘璋亲自为荀攸挑选佳肴美酒,举杯之际,他诚挚地说道:“感谢荀大人赏脸,能与您共餐,实乃幸事。”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