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盛情难却,我倒是要感谢你的款待。”
荀攸微微一笑,二人举杯共饮。
“我与荀大人初次相见,便觉投缘,若你不嫌弃,愿结为忘年之交,如何。”
刘璋边斟酒边试图拉近距离,然而荀攸却保持着适当的疏离。
“刘校尉年纪轻轻,便有七言诗的独到见解,且能得郑玄先生赞誉,实在令人敬佩。”
荀攸口中所述,正是世人对刘璋的普遍看法,但他并未完全认同。
刘璋倚仗的是深厚的历史积淀,而非个人才智。
他深知自己的天赋仅限于常人,比起诸葛亮,甚至一般的谋士,都有不小的差距。
然而,多年的苦读使他对历史有了独特的见解,那些知识已融入他的骨血。
“荀大人,难道你觉得我有所轻视。”
刘璋的手停在半空中,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失落,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能引起荀攸的注意。
论起背景,刘璋身为皇族后裔,父亲更是朝中显赫的九卿之一,这样的身份让荀攸对他产生了好奇。
在学术领域,刘璋师承于学识渊博的郑玄大师,郑玄对其赞誉备至,视为后辈中的瑰宝。
在才情方面,刘璋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三岁即能独立创作出韵味十足的五言绝句,如今他的言语间流露出的才情,宛如天成。
尽管荀攸出身于显赫的颖川世家,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与刘璋的光芒相比,犹如星辰与皓月,无法相提并论。
“既然刘校尉如此看得起,那我们就结为患难之交吧。
刘贤弟,请。”
荀攸向刘璋点头致意,刘璋的热情洋溢,让他不好再推辞。
“荀兄请。”
刘璋欣然回应,二人举杯共饮,刘璋细心地为荀攸倒满酒。
“我即将出征颖川,兄长有何良策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