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开局截胡关二爷组建全明星 > 第35章 英雄的决定

第35章 英雄的决定

刘宏闻言,脑中闪过那个曾让他深感棘手的少年形象,他扫视群臣,目光首先落在刘焉身上,接着转向张让,“让父,你详细道来。”

张让详述了刘璋如何在何进的质疑中砥砺前行,如何在实战中磨砺兵马,又如何巧妙混入敌营,点燃了胜利的导火索,最终斩杀了黄巾领袖波才,他的讲述犹如亲身经历,令人惊叹。

殿内诸臣无不为之震惊,连何进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张让的信息如此详尽。

皇甫嵩的战报虽长,但何进并未深入研读,只关注了最后的结果。

尽管皇甫嵩在分析中强调了刘璋的突出贡献,他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此刻,看着大臣们惊讶的表情,刘宏心中暗自得意,因为刘璋是他慧眼识珠提拔的。

刘宏心情愉悦,脸庞微红,他强调:“刘璋乃宗正刘焉之子,朕亲授的破贼重任,正是他领军对抗黄巾逆贼。”

“各位爱卿,你们看,高祖血脉的辉煌延续,刘焉啊,你的好儿子确实不负期望。”

群臣纷纷附和,笑声回荡在殿堂。

刘焉见状,连忙上前谢恩:“全赖陛下英明决策,“幼犬竟然成就了这等伟业。”刘宏赞同地颔首。转向何进,语气中带有一丝责备:“大将军,【我亲自挑选的战士,你怎能如此不屑一顾。】”

何进慌忙跪下,诚恳地解释:“并非臣有意怠慢,实因出征之初,军需不足。

望陛下体谅。”

刘宏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他起身,接着询问:“现在刘校尉去了哪里。”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惩戒,刘宏还需要何进的支持,他得知:“刘校尉已向皇甫嵩借调两千兵马,前往冀州。”

看着下方的官员们,刘宏心中暗讽,这些人的无能让他感到不满,甚至觉得十五岁的刘璋都比他们更有价值。

“朕的侄儿,天生的将才,皇甫嵩和朱儁所谓的名将,面对叛军竟束手无策,被困长社,若非有我侄儿以少胜多,大汉危矣!即便是重生的韩信,怕也难以做到如此壮举。”

刘宏的话语中充满了骄傲与讽刺。

群臣慌忙俯身,齐声道:

"苍穹佑我大汉,“神圣守护吾皇。” “起身吧,”刘璋领军驰向冀州,朕特授他为骁骑校尉,让他继续为国效力。”

阁下们面面相觑,十五岁的刘璋竟已晋升为骁骑校尉,这跨越幅度未免太大。

骁骑校尉虽与破贼校尉同属校尉序列,前者仅为四百石,后者却高达二千石,地位悬殊。

破贼校尉仅随军出征,而骁骑校尉则独当一面,统帅兵马数量亦远超前者。

"此事就这么定了。”

刘宏见无人异议,起身离席。

"退朝。”

太监高声宣布,大臣们依次退出,秩序井然。

张让走过刘焉身边,特意停留片刻,微微颔首致意。

刘焉也回以会心一笑,这份默契并非单纯出于与何进的对抗,更源于刘焉厚礼的馈赠。

在刘璋寄给刘焉的信中,特别强调了结交张让的重要性。

张让对此举的满意,不只在于收受礼物,更在于能利用此关系牵制何进。

这样的双赢局面,无疑是他最乐意看到的。

大将军府内,回荡着金属碰撞的响声,何进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唯有借此物泄愤。

待幕僚们匆匆赶来,何进收敛怒容,勉强笑道:“原来是本初,坐下吧。”

这位身材魁梧,步履间自有一股威严的男子,正是出身四世三公袁氏的袁绍。

何进此刻急需袁氏的支持,对袁绍格外敬重。

"不久前,孟德率军援助皇甫嵩等人,却未料刘璋在前线捷报频传,黄巾贼首波才已遭其斩杀。”

何进说道。

"真的吗?刘璋如此年轻,竟能有这般战绩。”

袁绍惊讶于刘璋的军事才能。

"唉,"何进接着道,"今早本欲将功勋归于皇甫嵩和朱儁,不想张让那个阉人知晓详情,使我陷入被动。”

"军情之事,岂能泄露予阉宦耳目。”

许攸在一旁疑惑问道,这更让何进心中不快。

"今日,陛下还指责我不给刘璋足够的支援,"说到这里,何进目光犀利地瞥了许攸一眼,显然对他的质疑颇为不满。

当许攸察觉到何进的不满,他立刻趋前诚恳致歉。

“大将军,我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