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鄙人。”
荀攸略感意外,刘备的表现让他有些不解。
刘备翻身下马,走向荀攸,深深一揖道:“久闻荀先生智谋超群,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眼神中充满敬仰。
荀攸微笑着回应,内心却充满了疑惑。
他在冀州以公正闻名,怎么会被刘备如此看重?在河北,田丰的直率常引来争议,而他则是以忠诚和策略著称。
"荀先生新任此地县令,正巧遇上这场变故。”
荀攸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无奈,他刚接手职务,就遭遇了黄巾叛乱。
"听说您曾路过广平,那里的荀家可否有名。”
刘备好奇地问道。
荀攸轻笑点头,心中暗想,也许刘备的洞察力并不只限于战场。
"这位先生名叫沮授,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广平郡,而郡守正是他的父亲。”
难怪如此年轻就执掌一方,看来招揽他是不可能的了……刘璋内心深感遗憾,明白这次恐怕无法说服沮授。
"黄巾之乱中,冀州首当其冲,荆州和益州相对平静。
如果先生愿意,我愿意提供援助,助您一臂之力。”
刘璋并未完全放弃对沮授的拉拢,但也不急于求成,毕竟对方身为一郡之长,他需要找到合适的契机。
沮授谦逊地致谢,婉言谢绝了刘璋的提议。
“将军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家祖业在冀州,我更愿意为家乡的安宁贡献力量。”
刘璋轻轻颔首,意识到进一步的劝说只会显得尴尬,于是选择了退一步。
沮授显然不可能轻易离开,即使他仅是个校尉,益州牧的职位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
沮授指向黄巾首领,提出新的问题:“将军,那贼首提及正定县已被攻陷,您是否考虑前去支援。”
刘璋猛地抓住他的衣襟,怒气明显,仿佛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他身上。
“快说,你知道的所有事情,否则你的下场会很惨。”
小头目瑟瑟发抖,慌忙出声:“一个月前,有个叫孙仲的天公将军门徒到来,我们便遵从他的指令。
传言李将军成功战胜了叛军首领,他带领部分败军退守到了这里。起初只有几百人,但很快壮大到万人。
孙仲兵分两路,派我攻打获鹿,他自己则直指正定。
昨日正定已失,孙仲打算席卷周边村落,然后进攻获鹿。”
刘璋转向沮授询问:“沮先生,您知道正定县的赵家庄吗。”
沮授摇头,转视向那位地方官员。“你身为本地人士,应当对这里的情况熟悉吧。”副尉颔首答道:“赵家集座落在鹿城与定州的接壤地带。”北行即可抵达。
孙仲若攻打获鹿,改道绕行张老庄。”“大帅何故更改行程去张老庄?””
沮授好奇地问。
“寻找某人。”
刘璋心中涌上不安,没想到自己的行动竟引来了孙仲,直逼常山。
“啊。”
黄巾首领突然惊叫。
“你大呼小叫作甚。”
典韦一脚踹过去,严肃警告道,“孙仲极其残暴,稍有不顺,他就会屠村。”
刘璋眼露决然,迅速跃上战马,焦急地看向沮授。
“沮先生,这个孙仲就拜托你了。”
还未待沮授回应,孙仲的命令犹如雷霆般下达。
"众将士,听令!疾驰直取赵氏村落。”
赵家庄此刻的画面,如同刘璋预见的一般,血流成河,人间炼狱。
黄巾贼军肆意践踏,无论男女老幼,皆遭屠戮,凡遇必杀,只为镇压两个反抗者。
孙仲目睹村民们无助的哭喊,嘴角勾勒出冷酷的笑容。
“这就是违背天公将军号令的代价。”
他转向部下询问:“那两人解决了没。”
“将军,他们勇猛无比,已经斩杀我军数十人。”
部下答道。
孙仲闻言,面色骤然一沉,这两人竟如此顽强,久攻不下。
“你在原地监视,一个活口也不能留下,村庄也要付之一炬。”
他坚定地下令。
“遵命,大帅。”
部下领命而去,孙仲则带着亲卫队伍来到村外,看见那两人仍孤军奋战,怒火在胸中熊熊燃烧。
“你们的村子,因你们而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