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李儒凝视着刘璋,见他神情专注,心中暗自揣测。
沉默片刻,他缓缓点头:“贾诩,贾谊后裔,武威贾氏世家,儒学大家。
不过他是旁支,家道中落,现年已三十七,曾以孝廉之名被举荐,因病退隐,如今在家赋闲。”
刘璋闻言,心中一阵雀跃,声音微颤:“正是他!先生能否帮忙引见。”
他期待的眼神仿佛在燃烧。
董卓紧张地盯着李儒,生怕得到否定的回答。
李儒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个请求无法拒绝,否则董卓的不满将难以化解。
“将军慧眼识珠,贾诩曾对我有过承诺,他的智谋非凡,我曾想借此引他入赘。”
董卓的焦虑溢于言表。
“我已有佳婿,速速引荐给刘将军才是当务之急。”
董卓催促道。
李儒无奈地点头,决定以书信形式安排这次会面。
“此事就由我来安排,但能否留住此人,还需将军亲自争取。”
他提醒道。
刘璋的笑容犹如春花绽放,他未曾料到会有这样的收获。
贾诩的智谋如同他的战术,犀利而精准,加上他的洞察力,将成为对抗任何潜在威胁的强大助力。
未来,若能再度携手诸葛亮,他们的策略互补,天下何人能抵挡?刘璋想到这里,不禁眉飞色舞。
“嗯……”董卓沉声一哼,适时地向刘表示意。该履行先前的约定。
“嗯,明白。”
刘璋回过神,诚挚地回应,试图淡化刚才的疏忽。
“将军的请求,我必定全力以赴。”
董卓见刘璋坚定的眼神,心中踏实许多。
“太好了!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李儒在一旁,虽然内心惋惜贾诩的才华被如此轻易交付,但表面上却流露出赞同。
“刘将军,依你看,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布局。”
刘璋并未直接回应董卓,而是转向李儒,期待他的智慧。
“李大人,您的深思熟虑不可或缺,我岂敢妄自菲薄。”
李儒谦逊地摇头,表示自己在战略上还有所欠缺。
“那么,我就来说说我的见解。”
刘璋点头,开始阐述他的计划,“当前虽兵败,尽管战场上损失重大,但张角离世后,张宝与张梁或许会撤离至别的地方。我们可先占据广宗,整肃军纪,静候援军。”
董卓对此略有微词,他认为应趁热打铁,立即追击张宝张梁。
然而,刘璋心中自有算计。
“贸然进攻只会陷入被动,张角虽亡,但黄巾残部集结下曲阳,人数众多。
我方仅三万,如何应对。”
刘璋解释道,目光中透露出深思。
“况且,黄巾将士因丧主而斗志昂扬,哀兵必胜,此刻进攻无疑自寻死路。
皇甫中郎已破东郡,不久当至河北援助。
我们需耐心等待,待两军会合,一击必胜。”
董卓看向李儒,眼神中充满疑惑。
他希望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乱,以功赎罪。
李儒轻轻摇头,赞同刘璋的分析,目前的形势确实不宜轻举妄动。
“或许,这是最好的选择。”
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董卓听后,略显失落,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时间的流逝让他明白,刘璋的建议更为明智。
大将军何进麾下的猛将吕布,因一时轻敌,导致军阵受损,折损了不少士卒。
虽有擒获黄巾贼魁张宝的功劳,但仍需承担失职之责。
鉴于其过往的些许贡献,皇上决定宽宏大量,暂时免除吕布的并州刺史一职,令其返回洛阳接受审查。
“臣遵从皇命,深感荣幸。”
吕布脸色凝重,原本期盼借此机会洗刷罪名,却未料结局如此严峻。
小侍卫展开新的诏书,目光转向刘备。
“刘备校尉,你在河东地区奋战,斩杀黄巾叛党无数,彰显我大汉的荣耀。
尤其在张宝败亡之际,你的英勇令人钦佩。
特封你为豫州牧,接替吕布的职务,待曹操将军凯旋,再共讨黄巾余孽。”
“微臣谢恩。”
刘备接过诏书,眼神中闪烁着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