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多钟就到了黄海,提了货,雇了三辆板车直接拖到了店里仓库,连装带卸,每人2块。
秦奶奶找关姨沟通了一下,楼下全部租了下来,四间,楼上租了一间,每个月房租总共115块。秦奶奶做主,楼上一间被隔成了四小间,作为秦若兰、赵春兰、秦东梅、秦东洲的宿舍,每个小间有十来平方,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房间了,秦东洲自然是万分满意,虽然秦东梅每次进房间都要从他的房间穿过去,但都是家里人不是,况且还是不漏风不漏雨的楼房。
店里人不少,都在乒里乓啷地忙活着,拆墙、开门、做隔断,都是瓦工的活,杂货店的外墙已经拆掉,按秦东洲的要求,下面留下了一截,上面上着一排木板,这排板每天早晨卸下来,晚上再装上去,麻烦得很,但又怎么办呢?秦东洲买不到卷帘门,也买不到大块的钢化玻璃。
墙面都已经刷白,地上水泥地也已经铺好,光滑溜平的,很是养眼。赵春雨正带着人倒腾小饭店的厨房,要砌出台面,做出下水道,这些秦东洲都没管,但他提出一个要求,厨房和客人的就餐区用矮墙隔开,矮墙上面用木头做成一个个格子,格子里装玻璃,下面开口,用于传菜,整个格局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开放式厨房,要让客人看到厨房的情况,清洁卫生要确保,当然,这也是因为买不到大块钢化玻璃的原因。
秦东洲把大舅拽了出来,拖到中间过道,要求在过道贴墙边做出两个卫生间来,至于便池马桶什么的,让秦如海找去。另外,在过道上加装一个内门,总不能让客人随便进入院子不是?还得抽空在院子围墙上寻摸一个合适的地方开个后门,以后自己进出也方便。
服装店没大舅什么事,在角落砌了个l型的单砖墙,中间又隔了一下,就是两个试衣间,这一点,秦东洲是得意洋洋的,整个黄海就没有,在我这,尽管试,一件不买,过个瘾都行。
至于秦东风,那就忙的很了,杂食店的柜台货架都已经搞完,刷上了白油漆,一股刺鼻的味道,但是看着很清爽。他正带着四五个木工师傅在院子里挥汗如雨,没办法,饭店的桌子、板凳,楼上的床、凳子,奶奶还让他给秦东洲做一张书桌,他都忙死了。奶奶活像个资本家,只知道催进度,也没问问他累不累。但他知道,奶奶不在,很多事情就得问秦东洲,现在他就跟着秦东洲,终于等到秦东洲跟他大舅说完话,赶紧把他拖到服装店的房间,对于这个房间怎么搞,奶奶说,等东洲回来问他。
赵春兰也在,秦东洲刚到的时候,被他妈抓住狠狠地摸了两把,又急急忙忙地跑到院子里去烧饭了。院子角落的大树下面,摆了两个新买的煤球炉子,炉子旁边支着一张案板,大姑还没辞职,这几天大家的伙食都是赵春兰在张罗。米饭已经蒸熟了,铝锅放在一边,炉子上,一个锅里是豆角煮千张,加酱油豆子;另一个锅里就豪华了,五花肉煮千张,加豆角。来回在火车上过了几天,在看到老妈煮的肉,秦东洲是实在挨不住了,就要找筷子去捞,被赵春兰一巴掌拍到了一边。
知道他们回来,秦如山、秦如松、侯红兵都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这肯定是奶奶的安排,要不然他们这几个就得走回去,这年头可不是家家都有自行车的,一大帮子干活的都是算着搭伙骑车来回的,幸亏不远,要到县里就辛苦了,不过几十里地,农村人不在乎,靠双脚板也能走个来回。
几个人回到家,给大家分了礼物,那是倒头就睡,出门实在是太遭罪了,吃不好、住不好,还花钱。奶奶也没和秦东洲说什么,过来看了看,就由他睡去了。
上午秦东洲、秦东梅、秦如海、秦如松、秦如松、秦东明等等在家,都去老佛爷那里,秦东洲本意是想带着姐姐和小叔过来,和奶奶一起商讨一下下一步动作,但奶奶认为,秦东洲虽然小,但起的作用却是决定性的,为了方便以后的意见统一,决定让大家有空的都过来听一听。
首先,奶奶向大家汇报了近期进展:市里的房子正在装修,县里的也已经签了租房合同,是物资局的一个河边仓库,现在码头废了,仓库也就没什么作用了,秦东洲记得那个地方,就在县政府对面,后来那条河被打造成了一个景观带,成为县城黄金地段。总共200多平方,问题就是比较破旧,改造成本比较高。
第二点就是零食、饭店菜谱经过几天的实验,都已经成型,问题就是,蔬菜瓜果鸡鸭鱼,都没问题,但米面油糖、调味料有一定的购买困难。
第三点就是流动资金是零,现在用的都是老太太自己垫进去的。继续资金回笼,让大家继续投钱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