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身我有 > 第42章 给赵春兰算算账

第42章 给赵春兰算算账

秦东洲两人是从小树林落荒而逃的。两个人正你侬我侬的时候,忽然三个小混混围了过来,勾肩搭背、歪头抖腿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秦东洲当机立断,拉着杨枫就跑,那三个本想调戏一番的,没想到对方一点也不讲究,面子往地上一扔,人就不见了。秦东洲可不管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之类的,摆明了要吃亏的事情,为什么要吃了亏再去后悔呢?唉,自己的宿舍不行,杨枫的家不行,现在连小树林也不行,怎么就没有我恋爱的一方净土呢?

秋收结束,接着就进行了包产到户,秦东洲家分到了八亩多口粮田,加上家边的自留田,近十亩地。赵春兰是在城里再也待不住了,晚上立即就回家看了自家的地,甚至有在这块土地上大展一番拳脚的意思。倒反是大姑无所谓,她早就离开土地了,对土地没什么感情。

周末的时候,秦东洲也回了家,去看了奶奶。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三家近三十亩地,但常在家的就大伯父、大伯母、自己老子、秦东风和奶奶。大伯父在学校,大伯母在生产队的时候就不怎么下地,自家老子分产到户的时候,在秦东洲的强烈建议下,买下了拖拉机,是运输的得力干将,同时,在秦东洲的再次建议下,秦东风的木工小队在装修结束后就没解散,公社各个部门的门窗办公桌什么的差点被他们换了一遍,邻居们结婚盖房的,也少不了他们和赵春雨小队的身影。也就是说,现在有了地,但是没人种,除了赵春兰。

关键是这地还不能包给别人种,要不分分钟给你扣一顶地主复辟的帽子,愁人啊。首先要让赵春兰认识到种地苦,种地不赚钱,让她继续回到城里去卖杂货,其次是找到人种地,抛荒和二次承包是绝对不可能的。

首先解决赵春兰的问题,因为秦东洲内心认为他母亲的早逝就是种地给累死的,必须得让她脱离种地。在奶奶家里,秦东洲开始给母亲算账,这是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赵春兰抠门爱钱啊。

“一亩地种稻子,收八百斤(现在杂交稻亩产能近两千斤,当年基本就是这个水平),交掉公粮50斤,我们就算还是八百斤出大米五百六十斤,八亩地总共有大米四千五百斤。”秦东洲慢慢开始算。

赵春兰听到一亩地收稻子八百斤已经是笑得咧开嘴乐,那么多黄灿灿的稻子,多么喜人啊。再听到儿子说八亩田能有四千五百斤大米时,终于是绷不住的笑出了声:“哎呀,有这么多大米啊,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米。”她这是恨不得马上就到地里去插秧了。

“一个人一天一斤半大米,我们家一天六斤,一年是二千二百斤,还剩下一半。按照黑市二角钱一斤计算,剩下的能卖四百五十块钱。”秦东洲继续算。

赵春兰继续乐呵,这也太多了,攒个几年就又能盖个大房子了。她这是忘了自己在市里一天挣多少钱了。

“减去农药五十,化肥一百,抽水费一百二十,还剩下一百八十块钱。”秦东洲继续算。

赵春兰脸已经冷下来了,张着嘴有点不敢信,刚才还四百多的呢,怎么眨眼就剩下一百多了?

“这里还不计算稻种、育秧、插秧、放水、施肥、打药、收割、收藏、碾米的钱,劳动力免费。”秦东洲继续算。

赵春兰都想上去捂住他的嘴了,多好的事啊,怎么就被他说成这样了呢?

“一年稻麦两季,算上麦子的钱,一年能有一千块的收入,也不少了,是吧,妈?”秦东洲问他妈。口粮在大米里面已经减去了,不能再吃一遍麦子。事实上,虽然麦子收入没有水稻高。

“对,一年一千,确实不少了,一千哪敢想啊?还是分产到户好。”赵春兰是又接近满血了,不过这心被这小子弄得七上八下的。

“对了,妈,杂货店现在一天能卖多少钱啊?”秦东洲忽然问道。

“最多的一天差点卖了七百块,平时正常能卖个五六百块,我们的卤菜这一项,一天就要二百出头。”这个店是在她一手操持下干起来的,她自是如数家珍,门清得很,也得意得很,平常赚了钱也不敢跟别人讲,今天有人问当然得说一说了,但是外人问,那也是不能说的。

“我们就按六百来算,利润占百分之六十,一天就是三百六,一个月就是一万零八十,一年就是十二万零九百六十。扣除工资,你一年是一千二,另外两个人加起来一年是一千四百四十,结余十一万八千,我们家占百分之二十,就是两万三千,你的工资就算是你的私房钱了。”秦东洲继续算。

这个年头做生意确实赚钱,主要是做的人太少了,据说,年广九卖瓜子,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