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到中年的岁月 > 中国和外国

中国和外国

第二个帖子,一个外国人肯定了世界上除了中国就是外国,读了马丁雅克的文章,也是受益良多。攻要利其器,守又何尝不是呢?保持一种平衡才会感觉平等。

在西方媒体的过滤镜下,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并不好,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没有信仰,多数人都是“无神论者”。

然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却认为,这只是西方人的偏见,他认为世界分为中国和外国,只因中国人的信仰西方人做不到。

那么,中西方信仰上有何差异?这位西方学者又是如何发现中国人信仰上的特殊性的?

中西方信仰,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通过想象形成了“泛神论”概念,如在古希腊文明中,太阳、月亮、草木等都是神灵创造的,人类也是在神灵庇佑下生活的。

因对自然的赞颂和对未知的敬畏,使得西方宗教就此形成。在西方人看来,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他赐予亿万子民幸福、恩惠,子民要时刻心怀感恩、反思自我,不能忤逆上帝指令。

如史前大洪灾,人类面临着生死存亡危机,西方人需要在神的指示下建造诺亚方舟,方能度过灾难。

对于基督教教皇,被西方人认为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他们同样敬畏和信任,坚定不移地听其指示为其服务。

正是这种思想,使得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权力凌驾于政体之上,国王加冕礼都需教皇主持,可见教皇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作为近代史上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出色的成就,可他却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坚信万物都是由上帝主宰的。

可见,即便社会在不断进步,思想在不断解放,可在西方人眼里,世界的真理似乎就在上帝权杖中。

相比之下,中国对宗教完全有着相反的认知,中国的神话故事是将神“人性化”,有句话说得好,中国的神话不养闲神,神不是生来就有的,成为神仙后仍需要为民谋福。

这些神灵无不被视为人的先祖,他们并非是超越人世间的神,而是超脱人性的高度,他们走未成为神仙前,都要经历各种磨难,是凭自己能力去抗争到底。

如面对大洪水,大禹挺身而出,三过家门不入,成功制服洪水;年过古稀的愚公,发誓要带领子孙移走大山;英雄后羿挺身而出,将天上的九个太阳射下来,还人间太平。

不管是《封神榜》还是《西游记》,那些高高在上的神灵,均是通过无数年岁修炼,经过重重考验,方能位列仙班。

中国人的信仰正是人定胜天的意志,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奇迹,面对难题更倾向于依赖自身的力量。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歌颂“以人为本”的大无畏精神。

相反,中国的宗教却很难和政治产生联系,不管是道教、本土佛教都讲究放下红尘,脱离苦海。

可以说,中国的信仰从来不是神仙本身,而是中国人功利性、实质性的思维方式,崇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早日实现理想目标。

而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思想,并不像西方那样讲“原罪”,而是主张修身、齐家、平天下,君子除了要有自身修养外,也要对社会、国家扛起身上的责任。

西方学者: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做不到,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搭建,以及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也以独特的身姿走上世界舞台,立足于世界之林,受到全球各国的瞩目。

只不过,多年来西方媒体一直在“妖魔化”中国,在他们的报道里,中国贫穷、落后、脏乱差,经济发展缓慢,是黄皮肤的“低等人”。

自从中国稳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西方人又不断挑中国毛病,找各种麻烦,任何一起国际事件都会诋毁、抹黑中国。

其实,西方人之所以这么诋毁中国,其主因就是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不信仰上帝,也不迷信任何神明。这在西方“原罪论”的意识形态下就是一种错。

但好在西方人并不都是极端民主主义,仍有一些人思想开明,包容开放,马丁·雅克就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西方学者。在他眼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雅克1945年出生于英国,受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信仰上帝,每周都会去教堂礼拜,对圣经已烂熟于心。

长大后,因工作需要,雅克接触了中国文化和信仰,起初他只是对这个传说“遍地是黄金”的国度有些好奇,可越是深入研究,他越是着迷,最后深深爱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