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到中年的岁月 > 加班来支援的工友杜

加班来支援的工友杜

害百姓,便刻佛语“南无阿弥陀佛”于其上。蛙腹部有明成化漳州知府姜谅题诗《雨后登仙亭晚眺》:

宿雨喜初晴,薰风拂面生。

登临最高处,一望海山平。

最高处为“开图画”,平坦如埕,可容20余人。远观漳州城风光尽收眼底,群楼高耸,龙江若带;近处则高铁、高速、国道交织,舟楫穿梭,风景如画,眼界大开。

诚如题记丰熙在题记文尾所述:兹山之精神气概,历数日尽得之。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相为配偶)焉。夫石在山,犹骨在人,恃以立者,美以贵矣。昔人谓地以人胜,其相遇否,盖数存焉,遇则数之盛也。予雅爱贤,亦雅爱山,兹山之美与主人之贤,既相遇矣,而余参其间,兼得生平所仅见,余其亦遇哉。据《明史》记载:丰熙幼有大志,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圣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夫也。其大孝:年十六丧母,水浆不入口数日,居倚庐三年。丰熙谪守镇海13年,以70高龄死在任上,隆庆年间,朝廷“赠官赐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如其人、国之忠魂。清人魏源在《道中杂言》中盛赞“恭维三纪前,九宇殊丰熙”。观丰公一生,可谓名至实归、垂范增辉。

明代大学士、民族英雄黄道周亦曾游历云洞岩并赞曰:尔乃侧径山金崎,有檐倚仗,巧态明媚,怒势争搏……皆拂天根,尽离地足。使鬼为之,则劳神矣,胡斧凿焉,而无迹哉!此后,清代的杨道泰、马负书、陈常夏、沈宗仁,以及近代的溥杰、弘一法师、单士元、赵朴初、杨成武等亦游历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题书刻字。此山虽小,却汇聚了儒、释、道等多种文化气象,实乃漳州、闽南乃至全国文化之幸事,千年不息、观照后世。

这样一座集“云岚烟雨、雄峰危石、山壑幽洞、摩崖石刻”等特色景此帖堪赞了,比较祥实云洞岩了,还有一帖石刻记,截图不方便多语!

自己真的是坐井观天,以为见月峡便得云洞,谬误百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