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司。
驻地的山谷之中,有数以千计的士卒正在此处试射打造出来的新式燧发枪。随着沐忠显一声令下,各营的将士们分批次上阵,对着前方的靶场就是一阵射击。
砰。
砰砰。
燧发枪的枪口不断喷出子弹,靶场上相应位置的木桩也不断倒下。尽管士卒们的精度还稍差一些,可若是大规模作战的话,一旦阵型聚拢间隔更小,那么精准稍差也不算问题。
三月之期已到,工匠们可谓不负众望,凭借没日没夜的赶工,以及人工物力的巨大投入,终于在规定时间里打造出了三千余把燧发枪。
这三千余燧发枪全部经过检验,质量也都达到了朱慈煊要求的标准。
“很好。”
“如此一来,大军用不了多久便能出征。”
朱慈煊心中很是高兴。
这几月时日,他领导的三千宣威军可是没少训练,不仅三段击战法日夜不停练习,方阵及防御配合等阵法都一个不少,甚至连没有燧发枪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大军来犯的应急阵法都专门训练过。
而今三千宣威军训练有了成效,也都全部配上燧发枪,这样的队伍终于可以走上北伐之路。
“传令给工匠们,那些银两交由他们处置。不过,严格要求工匠们的作业量才分发,干得多质量好的就多,干得少质量次的就少。”
“若有谁敢从中贪污的话,只要让朕知道,立斩不赦。”
皇帝命令传到工匠们那里,工匠们欢呼不已,为皇帝的金口玉言而高兴,纷纷跪地山呼万岁。
朱慈煊没功夫听这些欢呼声,他将宣威军的安置好以后,便来到永光小朝廷屯田的地方,在此处,特地设立了一处粮仓。其中多是种植出来的新式作物,更有朝廷专门制作的大棚养出来的蔬菜。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从宣罗及那些土司处购买到的粮食。此地距离光武城并不远,因为十分重要,所以有重兵把守,没有皇帝手令,哪怕是朝廷大员们也根本不可能进入此处。
“皇上,臣已将粮仓中的物资清点好了!”
朱慈煊翻身下马,一进囤放粮草的堡垒就看到了丁继善。作为朝廷首辅的他,而今正在负责调集粮草之事。
“光武城的存粮已经够了,支撑百姓们吃上半年不成问题。”
“此处的存粮全部用来支撑大军作战,一年之内,必定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臣已经派人分批将粮草运往前线,一旦战事开启,后勤部队便会迅速跟进,保证大军的粮道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见丁继善这样说,朱慈煊很是高兴。他又特地走进粮仓之中,将那些储存起来的土豆与番薯一一拨开翻看,甚至还用袖口把番薯擦干净,放在嘴上咬了一口。
吧唧。
朱慈煊只觉嘴中一阵甘甜可口。
“不错,这东西能放好一段时间,即便出现缺粮的问题,用这东西和粮食一起熬成粥,也绝对能让大军支撑一段时间。”
粮草军械与人马皆无问题,朱慈煊的担忧也顿时减弱一些。
与丁继善一同回到光武城,翌日一早,朱慈煊就召开了永光朝廷的高级私密会议,传召在边关驻守的李定国与白文选入宫,又将丁继善与张煌言及其文安国叫上,一行人在朱慈煊的书房中商议行军之事。
丁继善为内阁首辅,张煌言与文安国亦是内阁成员,两人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则是户部尚书。
这三人与李定国和白文选一样,已经成为了朱慈煊的班底之中最为信赖的臣子。
“诸位,朝廷北伐之事到如今为止,也就你我几人知晓。为免消息外泄,朕希望你们继续守口如瓶,不到大军出征当日,切记不可将消息泄露出去。”
众臣拱手听命。
朱慈煊趁着这个功夫,也将此前特地命人制作的沙盘拿了出来。当这东西出现的时候,李定国与白文选皆是一喜,三位文臣先是愣了一下,而后都跟着惊呼起来。
“这是.....舆图?”
“不止。”
朱慈煊道,“此物名为沙盘。这些山川地势,包括江河湖泊,是朕特地派人绘制的。其中许多地方都是晋王派人去探索过的,朕后来又根据前方传回来的消息,将这些地方的模型制作出来.....”
“有了此物,云南的全貌皆在我们眼中,此去昆明城一战,关乎朝廷未来的兴衰,吾等绝不能出现任何失误。”
有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