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王李定国忠心护国,领兵出征劳苦功高,攻打昆明一役......特此加封为太子太傅,岁禄两千石......”
“巩昌王白文选,忠心为国,此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特此改封为赵王,岁禄一千五百石......”
“张煌言不远千里投奔朝廷,为朝廷提供上万兵力,又在大战时为朝廷管理粮草辎重......赐爵武功侯,岁禄五百石......”
大殿上方,朱慈煊身穿冕服头戴冕冠独坐龙椅上。在他身边,有一名小太监不断在念着敕封的诏书,每念到一个名字,下方就有人站出来跪地叩首。
大战已过去小半月功夫,云南全境皆被明军平定,其他地方的守军几乎是望风而降。
本来这些兵马就是不受吴三桂重视的,其中一些还是收编而来。如今朝廷归来,这些汉家儿郎们当然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就投降了永光小朝廷。
与此同时,光武城的朝廷中枢也搬到了昆明城。在解决城内的混乱之后,朝廷很快建立起了新的秩序。
原属于吴三桂部和清廷的势力被连根拔起。
云南,终于再一次回到了大明的手中。
今日朝廷特地举行受封仪式,便是赏赐这场大战之中有了功劳的臣子们。朱慈煊在思虑许久之后,决定给这些臣子们一些厚赏。此举一则是鼓舞朝廷士气,二则是确立朝廷根基。
除了这两个方面的缘由,还有一点,便是朱慈煊的小心思。而今朝廷大军剩下万余不到,扩充大军建立新式火器部队迫在眉睫。
以前的明军部众说到底多是听李定国的话,好听一点是朝廷的军队,说不好听则是李定国的私兵。
幸好李定国忠心大明,从未做过背叛大明的事情。
可一码归一码,兵权还是在掌控在自己手中才能最放心!以前士卒们的赏赐是晋王给的,从现在起,一切则是朝廷给的,是朱慈煊给的。
除了大臣们的封赏,将士们的封赏也是朱慈煊特地考虑到的。此番李定国部的武胜军之中,不少士卒都有斩首破城的功劳。对于这些得了功劳的将士,朱慈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拔。
不少士卒是李定国的部下,可朱慈煊却将他们提拔到更高的位置。看似是封赏,实则也有制衡李定国的想法。
对待白文选同样如此。
这个已经做了自己岳父的男人,倒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野心,对于朝廷的安排也从来都是相当听话。
朱慈煊考虑到他此战的身先士卒,特地给他的两字王晋升成了一字王。相较于之前的“巩昌王”,“赵王”这个身份无疑是更加认同的,更为主要的是,之前的王爵在永历小朝廷可不值什么钱,现在的王爵则是不然,显然比永历小朝廷的王爵值钱不少。
因为谁都能看出来,朱慈煊这个英明的君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封赏仪式很是漫长,接过封赏的臣子们和将士们并不算少。好不容易等封赏仪式结束,众人可谓是皆大欢喜,从上到下都是一阵欢腾的氛围。
“皇上,臣有话说。”
李定国面色肃然,从朝堂上站了出来。
这是平西王府临时改建出来的宫殿,倒是可以勉强一用。李定国一开口,周围的官员们也都听得一清二楚,众人见李定国一副认真的模样,也不禁侧耳聆听起来。
“晋王,你有什么想说的?”
坐在龙椅上的朱慈煊问。
李定国微微拱手,“臣知道今日乃大喜之日,可臣以为,如今只不过是朝廷的一次小胜。吾等击败清军之后,吴三桂定然会跟清军求援。如此一来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时间,清廷就会调集兵力朝吾等进攻。”
“所以,臣以为,吾等应尽快扩充兵力,编练新军。如此一来,应对清廷的进攻,吾等不仅能守住现在的地盘,也能将更多的土地给夺回来......”
对于李定国的话,诸位大臣们都没有任何表示,唯独白文选一下站了出来。
“皇上,臣也支持晋王。”
“晋王所说确实不错,吴三桂主力虽然被击败了,可他的手下仍然有五千精锐之师。这五千人假以时日的话,未必不能扩充成几万人的队伍!”
“清廷此前的八旗兵都撤了回去,要等到他们出兵的话,恐怕还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里,吾等只要尽全力攻打,或许能夺下更多的地盘......”
“晋王与赵王所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