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有言,浮黎仙山高八千丈,横亘万万里。
立于山巅处,举目望天宇,伸手摘日月!
为仙人所居造化仙府。
初临浮黎,放目仰望,云海金辉,扶光雾袅,妙不可言。
山谷泉眼,上峰有云烟,四季存余韵。
见高顶之上则有道场,楼宇端立,亭台楼
阁,草舍竹楼,与山间的山水画卷相融,盛景如仙。
裴安初入山中,只觉得一脚入了仙门。
可再踏一脚,却又觉仙门与凡俗无异,好似此间也没了灵气,缺少仙韵。
且又从此山间一老道那听来一个惊世骇俗的真相。
残酷的真相让他心湖久久难以平静。
“仙人,您莫要骗我!”
“这世间灵气岂会枯竭?仙道怎能衰败?”
“真仙、练气士焉将不存?”
金阙道宫内,一袭青衫利落的裴安伫立,缓缓低吟。
他的发丝结成垂髫散落在鬓角,双眼散发出柔和的光。
在他腰间佩挂一青葫芦。
背后则背了一口长剑。
举身自有剑仙之风采,放荡不羁。
回想自己来此世三载,从凡间开始练武,勤耕不辍。
内息、气血、真力、后天,直到如今的武道先天大圆满,已至凡俗武道绝巅,进无可进。
短短两三载,自己便于山下王朝闯出一番名堂,号称长生剑客,志在追求长生之道。
隐约间有武道神话之名。
又于某一日,他知悉武道之上有练气士居于浮黎仙山。
遂一路辗转而来,跨山河万里。
青衣仗剑,烈酒西风,白马独行,终抵达浮黎山,欲寻访练气仙人,转武成仙。
如今,浮黎山到了!
可山上人却告知:
这世道变了!
祖脉干涸、灵气枯竭,仙道末法。
真仙将跌落人间,练气士将与凡俗无异。
长生,不过是大梦一场空!
说此话的人正是盘坐于道宫正前方一名暮气沉沉的腐朽老道,背对宫门,面朝祖师像,好似一具身披道袍的枯骨。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浮黎山上求仙缘,观想日月,饮酒作乐,狂笑自陶情!”
“炼得个风火雷电法,修出个刀枪剑戟术。”
“时值天变,神通奈何,寿不及,命将枯,方知长生本无路,大道有穷时。”
“此生灭,枯坐于此,看淡延生。”
老道悠悠诵诗,却有种看淡红尘的隽刻之意。
他转身而来,黄发枯如杂草,脸上更是附着一层灰色石皮,唯有一双眸子清澈,
“居士,贫道所言句句属实,仙道已无路,此术尽矣!”
又接着长叹,“昔日浮黎山练气士三千,如今尽归去,或身埋黄土,坟草莹莹。”
“或下山去,取一场人间富贵,不复真仙。”
“现如今,浮黎仙山只剩下贫道一人。”
他所言句句属实。
这世道正值灵气枯竭,没了灵气,又谈什么练气修仙。
多少大能者境界跌落。
多少修士寿元枯尽!
多少修士再无法练得半缕灵气。
于是,天地大变、仙道末法时代到来,许多练气士觉得再无长生希望,遂下山求得人间富贵。
自然,也有许多练气士不甘于长生路尽。
也在绞尽脑汁,尝试着各种方式维续修为、增涨寿元。
有正道,亦有邪术。
只能说练气士生在这个时代注定是场悲剧。
裴安之所以在山下不知这些,那是因为正值天变时代初始,凡尘俗世间还没被影响。
但他心中对老道的话相信了八九分。
还未开始,就得知仙道路尽,长生路断。
对他而言或多或少有些残酷,甚是惋惜遗憾。
可转念,裴安也看开了。
修真讲究一个缘法,自己怕真是无缘练气长生。
“那仙长怎不下山去?”裴安问道。
“没几分寿元了,与其下山挣扎,不如埋身此山,与浮黎诸位祖师、诸多同门师兄弟共长眠。”老道语气很通透,看淡生死。
生死于他而言并无多少波澜。
现如今,此山已无昔日浮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