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认可,就能开始卖版权,这么着不光能把成本收回来,兴许还能赚点儿额外的钱。至于在国内的放映安排,咱们可以先搞个小规模的试映,要是票房反应不错,那就考虑把放映规模扩大;要是反应一般,那就维持着小规模放映,不再往大了扩。”
宁昊两口子对望了一眼,嘿,还能赶上这种好事儿,这可是宁昊做梦都想的,自己只管拍摄制作就行,别的不用操心。
于是斩钉截铁地说:“就按照正规电影项目来,有些个东西我也闹不明白。”邢爱娜也一个劲儿猛点头,两口子为了这个电影项目那真是费老了劲了,还搭进去不少人情。
杨皓扭头对赵智勤说:“赵哥你对接一下,就按照冲奖路子的影片操作。反正这是个小项目,你先熟悉一下流程,就当练练手。”
“没问题,等影片拍好了,我联系一下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赵智勤没想到这么轻松就解决了,当时宁昊求到他这,他也觉得挺为难,他自己都没想现在就做电影,市场环境太差了。
杨皓扭头跟赵智勤说道:“赵哥,这事儿您对接一下,就照着冲奖路子的影片那么操作。反正这是个小项目,您先熟悉熟悉流程,就当练练手。”
“没问题,等影片拍完喽,我联系联系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赵智勤没想到这么轻轻松松就给解决了。
当时宁昊求到他这儿,他也觉得挺犯难,他自己都没想这会儿就弄电影,这市场环境太差了。
杨皓心里清楚,有那么一帮子香港和台湾所谓的电影人干的就是这档子事儿,上辈子就有给曝出来的。
他们靠着跟各大电影节的人脉关系,就指着这个吃饭。不过杨皓用不着那样,他自个儿有自个儿的门路。
于是杨皓张嘴说道:“别用那帮香港和台湾人……。”
姑姑听到这儿,忍不住搭腔了:“我说皓皓,你可不能这么较真哟!干这行啊,终归是要跟同行打交道的。这都是相互帮衬的事儿,互惠互利嘛!人家有这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啥不合作呢?”
姑姑知道杨浩对港台地区的人有些不满意,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过还是劝道:“你想想看,在这圈子里混,谁能单打独斗啊?大家不都得相互搭把手,才能把事儿给办漂亮了。”
然后重点介绍说:“就说这人脉资源,那可太重要了。人家在这行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关系,那都是实实在在能派上用场的。你要是把这机会给拒了,自己重新去折腾,得多费多少劲儿啊!”
又分析了一下利弊:“而且,合作这事儿,讲究的就是个取长补短。人家有人脉,咱有别的长处,凑到一块儿,这事儿不就好办多了嘛。
再说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和他们合作,不仅能把眼前的事儿办好,往后说不定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呢。这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以后碰到啥难题,也能有个照应不是?
你可别一时意气用事,把这送上门的好机会给推出去了。你瞧那些成功的例子,哪个不是靠着广泛的合作和人脉关系才做大做强的?
咱们也得学学人家的精明之处,别死脑筋,该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大方方地合作。当然啦,合作也得讲规矩,咱不能让人家吃亏,自己也不能掉坑里。
但要是因为心里有点儿成见,就把合作的门给关上,那可就太傻啦!皓皓啊,咱们公司刚开张,为了咱们这事儿能顺顺利利的。你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等姑姑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杨皓在一旁听着,哭笑不得。
终于瞅着机会插话了:“姑,您这想啥呢,我咋能公私不分呀!我的意思是让赵哥跟鲍勃联系一下,让鲍勃把影片递上去,这么弄效果没准比直接找港台那边的人好多了。”
姑姑的眉头拧成了个大疙瘩,她显然没搞懂杨皓的解释。
她接着追问:“为啥啊?为啥鲍勃递上去效果就好?”这个问题让她又好奇又心里没底,因为她知道这里头肯定有啥猫腻。
杨皓叹了口气,现在的中国人,好多都还觉得西方世界是公平公正的代表呢。他知道要想让姑姑完完全全明白这里头的门道,得从头一点点解释。
他开始耐着性子跟姑姑细细讲述这些电影节背后的潜规则:“姑,您心里应该明白,电影节说白了也是个圈子文化。既然是圈子,那就有好多没写成条文的规定,或者说是潜规则。
而且呀,身份和背景往往是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您就好比说鲍勃,他是美国人,而且还是从好莱坞出来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