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内卷文娱圈 > 第五十八章 好事成双 第一部电影《香火》立项

第五十八章 好事成双 第一部电影《香火》立项

给他带来的优势可不少。”

姑姑一脸惊讶问到:“等等,你是说就因为鲍勃是美国人的身份,电影节评奖就会有优势,为什么?”

看着姑姑一脸惊讶的表情,杨皓有点无语的说:“因为美国是西方世界的爸爸,美国爸爸去了不得给点优待。”

不等姑姑理解,杨皓接着说:“而且鲍勃混好莱坞,在好莱坞还算有点名气的制片人……”

姑姑反应过来直接打断杨皓的话说:“不是说欧洲三大电影节都看不起好莱坞电影吗?怎么出身好莱坞还成优势了。”

“您哪听来的信?那都是哪年月的事了?”杨皓觉得姑姑信息太滞后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后世都二零年代了,还有一大批中国公知和美吹在那添美西方呢。

杨皓觉着很有必要给姑姑好好说道说道,先把姑姑因为信息差造成的认知偏差给纠正过来,要不然这没法往下聊。

于是向姑姑介绍了一下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好莱坞电影态度的变化,:“在九十年代以前,欧洲三大电影节对好莱坞的电影作品持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它们缺乏必要的艺术深度。

然而,随着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特别明显的变化。

好莱坞电影工业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工业化升级,这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还使得其电影作品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好莱坞电影通过引入先进的特效技术和创新的摄影手法,成功地打造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镜头和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这些改变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传统的欧洲市场,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成功。

尤其是进入新千年,好莱坞电影把欧洲电影打得落花流水,彻底占领了欧洲市场。

精良的画面质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好莱坞电影迅速成为了观众们的首选。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崛起,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他们也认识到,为了保住自己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得对这种新起来的电影力量采取更开放、更愿意接纳的态度。

因此,这些电影节开始向好莱坞的电影人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参加电影节,以此来丰富节目内容,同时也为欧洲观众带来更多元化的观影选择。”

所以啊,这些个电影节就开始给好莱坞的电影人递橄榄枝,邀请他们来参加电影节,就为了保住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也能丰富节目内容,同时也算给欧洲观众带来更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杨皓的话说彻底颠覆了姑姑的认知,包括宁昊两口子,赵智勤毕竟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耳濡目染之下,应该有一些了解,但也不是太深。

杨皓继续普及电影节背后的潜规则:“在电影节这个圈子里头,好多决策那都是基于个人关系和背景来定的。像鲍勃这样的人,属于‘关系型’和‘背景型’。

‘关系型’就是靠着熟人、朋友或者利益关系网来决定影片的入选和评奖。可能某个影片本身质量一般,但因为导演跟电影节的评委或者主办方关系铁,就能轻松入围。

‘背景型’就是影片背后的制作方或者投资方有强大的背景和影响力,那这影片在电影节上就容易被高看一眼。

所以我才说就因为他的身份和背景,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优待。

还有一种潜规则是‘商业性’,有些电影节为了拉赞助、搞合作,会优先考虑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商业利益的影片,哪怕这些影片在艺术价值上并不是特别出色。

“跟风型”潜规则也常见,就是电影节为了迎合当下的热门话题或者流行趋势,对某些类型的影片特别青睐,而忽略了其他有独特价值的作品。

最后还有“人情型”潜规则,比如某个评委欠了别人人情,在评选的时候就可能偏向对方的影片。您瞧瞧,这电影节背后的水可不浅呐!”

姑姑有些怀疑的说:“要照你这么说,电影节全靠关系、人脉、背景什么的……”

杨皓摇摇头说:“当然不是,这可不是说没才华的人也能成事。只不过,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定的背景和身份确实能让人更容易得到机会。”

大家这才点点头,心里稍微好受些。要都是潜规则,那电影节评出来的电影还能看吗。

“所以啊,对于像咱们这样来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人来说,想要在欧美西方主导的这个圈子里混出点名堂,那可得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