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多少努力,克服多少困难啊!这对广大的学生朋友们来说,那就是榜样的力量!”
搜狐的记者也赶忙插话:“就是就是!再说了,您这参加的三场晚会,每一场都那么精彩。
您就跟我们讲讲,准备节目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儿?
比如说遇到了什么技术难题,或者和其他演员之间的有趣互动,这大家肯定都想听。”
杨皓皱着眉头,一脸无奈:“真没什么特别的。
准备晚会节目就是反复排练呗,跟着导演的要求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这过程虽然辛苦,但也没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
新浪的记者眼珠一转,又说道:“那您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呗,您为什么喜欢音乐?音乐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皓叹了口气:“我喜欢音乐就是因为它能让我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在我累了、烦了的时候给我力量。
对我来说,音乐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怎么说呢?就类似于有的人写日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记录下来,我呢,是用音乐记录一下,没啥区别。”
搜狐的记者不依不饶:“那您未来在音乐道路上有什么规划呢?是打算专心做音乐,还是学业为主?”
杨皓揉了揉太阳穴:“我现在还是以学业为主,音乐就是个爱好。以后的事儿,谁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两位记者还是不肯放弃,继续绞尽脑汁地想问题。
新浪的记者突然想到:“您在学校里是不是也有很多粉丝?这对您的校园生活有没有影响?”
杨皓苦笑:“能有啥影响?就是有时候同学们会多聊几句我的歌,其他的也没啥。”
搜狐的记者紧接着问:“那老师对您这事儿怎么看?有没有特别支持或者反对?”
杨皓耸耸肩:“老师嘛,还是希望我以学习为重,但也没反对我搞音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问了一堆问题,可杨皓的回答总是平平淡淡,没什么能吸引人眼球的猛料。
新浪的记者有点着急了:“杨皓同学,您就不能给我们点独家的、劲爆的内容?不然这采访真没法交差啊!”
杨皓双手一摊:“我真没有,我就说你们别采访我,你们不信。我就是个普通学生,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儿?”
这时,搜狐的记者放缓了语气:“杨皓同学,您看您现在这么火,大家都对您充满了好奇。
哪怕您就分享一点创作过程中的小趣事,或者您在舞台上的一些紧张瞬间,也行啊。”
杨皓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问题是真没有呀,我也不能瞎编乱造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两位记者还是没能从杨皓这里得到足够满意的内容。
他们无奈地对视一眼,知道今天这采访怕是要泡汤了。
可是就这么轻易放弃这个热点,又不甘心。
杨皓看到两位有些失望的记者,给他们指点说:“就我高中生身份,你们想想也能明白,肯定没什么话题。
跟那些真正的大明星比起来,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我就是个刚起步的,还得多磨练磨练。
而且我觉得自己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儿,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
再说了,我这人嘴笨,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万一回答不好您的问题,给您的报导添乱,那多不合适啊!
我真怕辜负了您的期望,到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不精彩,读者不买账,那可就糟糕了。
您呐,去采访他们吧。您看那些剧组的老师们,那可都是经验丰富、有真本事的人。
他们在这行里摸爬滚打多年,知道的故事多,能分享的经验也多。
他们参与过各种各样的项目,见过大场面。
无论是拍戏过程中的趣事,还是对演艺事业的深刻见解,都能给您提供丰富又有深度的内容。
您采访他们,保证能挖出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来。我这儿啊,真没什么干货,您别在我这儿浪费时间啦!”
说着抬手往剧组人员那边指了指。
那俩人瞧着从杨皓这儿确实问不出啥有价值的东西了,正琢磨着换个角度再问些别的呢。
这时候老毕颠儿颠儿地过来了,热情的跟两位记者打了声招呼。
那俩人一瞅这架势,心里明镜儿似的,也就不再死缠着杨皓不放了。
人家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