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 > 第64章 礼部回赐礼单(三)

第64章 礼部回赐礼单(三)

朱元璋仔细考虑朱允熥说的话,他感觉没那么简单,随着他对朱允熥越解,他越感觉看不透朱允熥了。

“至于僧人和经书,嘿嘿,李成桂尊儒驱佛,咱们就让佛门在朝鲜合法化!

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驱逐,更不能阻止朝鲜百姓信佛,佛门劝人向善,逆来顺受,很不错!”

“等等,你怎么知道李成桂不喜欢佛门的?”

“爷爷,从沈远宜那里听来的,他们商人消息灵通!”

朱允熥暗自咋舌,一时得意差点秃噜了。

“佛门不仅仅劝人向善、劝人逆来顺受那么简单,以后记得要对佛门警惕,管理也要更加严格,不能放纵!”

“是,爷爷!”

朱元璋当过和尚,知道佛门的危害,元朝信佛的达官贵人多,佛门发展迅速。

他们占据大量田地却不纳税,甚至会出现粮食发霉都不愿意给百姓吃的情况。

所以他创立了僧官制度,将府州县的僧人都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度牒制度,控制寺院数量,限制寺院经济。

旨在防范佛门煽动百姓,维护社会稳定,引导佛教健康发展。

朱允熥知道佛门失控的危害,也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总的来说朱元璋的整顿、净化佛教,对佛教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明代经济发展、中央集权政治强化和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加剧了佛教的衰微。

朱允熥提议派大儒过去还有其他的意思,他要不断的削弱大明境内的儒家实力,为他推行心学创造良好条件。

朱允熥刚回王府就接到消息,平安已经归来,兵部按朱元璋的旨意从燕赵之地挑选青年加入吴王亲卫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主体部分是燕赵之地,当然还有其他地方的人。

同一个地方招收太多轻壮,对地方生产不利,一万人已带回应天,现驻扎在五军都督府准备好的吴王亲卫大营。

亲卫终于到齐了,马上就可以展开训练了,甚至还可能赶上倭国战争的末班车,新兵必须见血,没有见血的军队和见血的军队肯定是不一样的。

刘璟明察暗访苏杭地区,这边的的商人几乎都跟盐有关系,通过走访和锦衣卫的调查盐商几乎垄断了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肆意操纵盐价、剥削盐工和百姓,获得巨额利益。

陕西、山西一道的大商用开中法获得盐引后,为获取巨额利益,相互勾结操纵盐价,甚至出现盐引转让的恶劣情况。

最重要的是刘璟通过调查发现,不知不觉间地域商人慢慢形成联盟成为商帮,这些商帮都是盐引为桥梁建立起来的。

由于的开中法是在山西大同率先推行,山西商人进水楼台,捷足先登取得销运食盐的特权,成为“纳粮换引”的中坚商人群体,形成了初具雏形的晋商。

山西这个商帮从事茶马运输得知相比较食盐,茶叶、丝绸等运输到北方获利更大,还可以北方游牧民族交易得到大量的利益。

他们手里有盐引,两淮盐场都在苏杭大商手中,他们为了获得茶马互市的货物供应,就把手里的一部分一部分盐引卖给苏杭商人,换取茶叶和一部分食盐用于和少数民族交易。

朝廷在茶马互市中获得大量的战马,他们借助朝廷的威势获取金银,如果山西商人不用盐引换取食盐,他们在苏杭就拿不到丝绸和茶叶。

丝绸是少数民族贵族用的东西,需求量还不是很大,可茶叶和盐是必需品,盐商不卖给你盐,那有盐引都无济于事。

盐引是运输售卖食盐凭证,并不是说有了盐引就能拿到盐,所以慢慢的形成了两地商帮的合作。

最大的大问题是苏杭大商在里面起到关键作用,他们贩卖私盐,无法无天!

盐铁专营,朝廷规定盐场产出必须按照规定好的价格售卖给朝廷,不得私自贩卖。

可朝廷的盐价和数量是固定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山西商帮拿到的盐引后,除了一部分官盐作为掩护外,其余的都换了苏杭大商手里的私盐。

苏杭大商拿着盐引,肆无忌惮的贩卖私盐,牟取暴利!

刘璟被探查到的消息吓到了,皇上知道这个事儿,估计要死很多人。

他不敢耽搁,留下锦衣卫百户暗中查访,他紧急赶回应天报告吴王朱允熥!

事情太大了,盐铁专营,如果食盐失控,那北方游牧民族就可能会绕开朝廷和商人交易。

茶马互市本来就是不对等的贸易,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