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明末上班当皇帝 > 第15章开海

第15章开海

孙承宗知道袁可立要忙着收拾行李,推辞了袁宅的晚饭邀请,赶回皇宫向朱由检复命。

朱由检听说袁可立同意起复,大喜,留孙承宗在乾清宫共用晚膳。一向秉持原身节俭的朱由检,特意让御膳房大厨苏乔生加了几道孙承宗家乡保定风味的小菜,席间两人也少不了饮几杯宫中酿造的御酒荷花蕊。一顿晚饭自然是君臣情深、宾主尽欢。

孙承宗走后,微醺的朱由检,踏着晚风,漫步去承乾宫与田贵妃彻夜商讨人生大事。

第二天,用完早膳,朱由检在文华殿召见了前来汇报开海事宜的户部尚书毕自严。

“陛下,我朝原有市舶司三处,分别为广州市舶司、福州市舶司、宁波市舶司,其中广州市舶司为占城﹑暹罗﹑满剌加﹑真腊等南洋诸藩属国朝贡而设;福州的市舶司是专为琉球朝贡而设;宁波市舶司是专为日本朝贡而设。市舶司的长官为提举,按例由主管海防的提刑按察司副使兼任。万历以来,市舶司形成了以船只大小和货物贵重多少酌情对朝贡船只科银征税的制度。今陛下欲增开三处港口,经臣等考察商议后,拟定为天津、上海、温州,请陛下定夺。”

朱由检让王应泰搬来舆图,分别找到天津、上海和温州的位置,看过后,朱由检对户部的选址比较满意。

“就定为这三处吧。”“陛下,新设的港口不知分别对应哪些藩属国?”听到毕自严的问话,朱由检很是无语,好好的港口不知道利用,指望跟那些藩属国做朝贡贸易,能挣几个钱。记忆中大明财政从建国到现在就没怎么富裕过,还按之前的朝贡政策,我再开港口还有什么意义?

“藩属国的朝贡还在原来的三个市舶司进行,新开的港口对所有国家开放,官府民间均可,不需勘合。外商进口货物除粮食免税外,其他货物一律按价值的十分之一科银征税。”

“陛下圣明,开放民间海贸,对外税银收入必将大幅增加。不知港口是否也依旧例设置市舶司管辖?”

“新开港口不执行朝贡功能,还用市舶司不便于区分,不如改个名字,就叫海关吧,职责除了不参与朝贡事宜,其他与市舶司一样负责对进出口货物征税和缉查走私,设提举一人,从四品,副提举两人,从五品。”朱由检拿来后世的海关名字用上,觉得也毫无违和感。

“海关,海上关卡,妙哉,与运河的钞关一样,便于商人理解。”毕自严随口奉承了一下朱由检。

“毕尚书,历年市舶司税收情况如何?”朱由检关注对外贸易的收入。

“陛下,臣已命人查阅历年税收情况。我朝自正德年间开始对朝贡使团所带的私货进行抽分,十中抽二,但具体收入未有记载,至隆庆年间正式开始征收税银,分为购买出海贸易资格的引税、按船只大小征收的船税、按照货物价值征收的价税和对丝绸、瓷器加征的临时税。由于市舶司归各省布政司管辖,因此征收的税银多直接用于地方军备,上缴至户部的不多,臣等估算万历年间三处市舶司每年约征收税银8万两。”

“多少?8万两?”朱由检震惊的喊了起来,深受财政困扰的他还指望对外贸易扭转乾坤呢,想着怎么也得有几百万两。谁都知道海贸是暴利,大明丝绸、瓷器又名扬海外,结果还不到10万两,打发叫花子呢?怒火中烧的朱由检盯着户部尚书毕自严,“市舶司差事办成这样,糊弄谁呢?”

“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臣等核算过,市舶司收入低,虽然免不了有人中饱私囊,但应该也接近实情。太祖设置市舶司主要是为了让藩属国进行朝贡,以彰显我天朝气度,往往厚赐薄入,正德年间才开始对使团携带的私货进行抽税,始有收入。且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时有海禁,海外及民间贸易均受限制,收入低虽然难以置信,却也在情理之中。”一番话,让朱由检的脸色逐渐放缓。

看见朱由检脸色稍霁,毕自严接着说:“8万两也是万历年间的事了,近些年海寇肆虐,海外贸易受损,恐怕市舶司收入更加不堪。不过陛下新开港口,允许民间贸易,加以时日,当能恢复两宋千帆竟至的盛况。”

“保护商船的事也确实不容忽视,不然谁还敢来做生意。朕记得归顺的海寇郑芝龙似乎势力雄厚,可令其保护商船。”说到保护商船,朱由检想起了后世的索马里护航,如今大明水师早已衰败,重建非一日之功,不过如今招安了郑芝龙,正好让其护航。

“市舶司暂且不说,新设的三个海关由你们户部直管,不再交给地方布政司,不过为了提高地方的积极性,税收的三成分给地方。这几天你们尽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