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经过简单的调整,婕妤又快速的进入了工作的状态,周一约见了第2位候选人。
陈某。年龄45岁,学历大专,婚姻状况离异,目前在国内某家上市公司担任供应链总经理1年,之前有6年学校教书经历,离职时职位己经是校长,后去广东一台资企业上班,3年人才储备成长起来岗位为厂长,跳槽至另一家台资公司8年,岗位是副总,3年海外工作经历,后经猎头公司推荐到目前公司1年左右。
单纯的从简历上看,是一个8.%符合企业要求的候选人,但是简历从上升及岗位变化上看出点端倪还是很可能存在简历造假的可能性,在安排此次会面之前,婕妤其实早己通过相关人事做过简单的背调核实,尽管己经得知简历有造假的成分,但是对其工作能力方面也有正面的评价为慎重起见婕妤还是决定和陈某见上一面。
这次还是约在陈某公司附近的咖啡店,此次碰面也主要针对针对跳槽动机和真实性进行挤水分。陈某穿着西装职业装,手提着一个职业手提包,很特别的是包上挂着一个“奥特曼”的挂件,显得与这一身职业装格格不入。
婕妤并不按照传统的结构式面试陈某,而是故意没有规律的问之前工作时间和经历,同时针对经历中的事件用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反复询问。
“6年学校教书经历,当时的职位己经是校长,为什么会离开学校?”婕妤问。
陈某答道:“不知道王小姐是不是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我所在城市那个是个小地方,虽然是校长其实薪资并不高,因为小孩子长大了,需要更多的费用,也需要更好的教育。”
婕妤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看您的婚姻状况是离异,方便了解下您的离异的原因吗?”婕妤问。
陈某答道,“不好意思这涉及到个人隐私,我可以不回答吗?”
“那大概是什么时候离婚的?”婕妤问。
“大概4.岁的时候?”陈某答。
“就是在第2家台资企业的时候?我对你第2家台资企业比较熟悉,台资企业能做到副总的岗位的人很少,你的汇报对象是对谁,你做的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婕妤问。
“简历上都有写,大概是4年前,我的汇报对象是台湾公司总部的ceo。”陈某答。
“那具体大概是什么时候做到副总的位置?”婕妤问。
“大概差不多进去6年的时候就己经成为了副总。”陈某答道。
“也就是差不多离婚的时候?”婕妤问。
陈某答:“是的。”
“在事业高峰期突然离婚对你打击也比较大的吧?”婕妤问。
“那没办法?”陈某答道。
“不过我对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比较熟悉,好像在国内并没有副总这个岗位的设定?”婕妤继续追问道。
“当时我还要在香港2地跑。”陈某答道,但是言语中明显有点慌乱。
“你那个时候的薪资大概在多少左右?”婕妤问。
陈某答:“差不多在年薪3.w?”
婕妤答:“据我了解,如果这个职位做到这个位置的薪资肯定不止那么多?”
陈某不答。
“后面你去海外公司3年,请问是在哪个地方?”婕妤问。
“在越南南部的一个地方。”陈某答道。
“那个地方我倒去过,好像是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婕妤问。
陈某答:“是的,当时还会给客户送水果。”
“为什么当时会考虑海外机会?”婕妤问。
陈某:“那没办法,总是要生活,只好坚持了”
“您当时不是己经是副总的位置了,算算你的年龄当时小孩子年龄应该也不大?”婕妤问。
“嗯,现在小孩子也不大,结婚的有点晚现在也才18岁。”陈某道。
“看你简历3年3年你就成长为厂长是不是太快了?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契机。”婕妤问。
“是的,当时也是认识的朋友在那边,还有以当时的学历来说,大专毕业的少,所以作为储备干部进去。”陈某答。
陈某答道:“是的。”
“不过按照你的年龄,和你工作的年限来说,您的第一学历应该也不是大专学历吧,在之前应该有过其他的工作经历?”婕妤问。
在不断的追问下,陈某的眼睛开始不自信的转动起来。
婕妤略带点压力地问:“在你的回答里面会反复的提到你的家庭,你的家庭对你未来的工作影响会非常大吗?”
陈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