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
场上众少年一齐恭恭敬敬地弯弯腰行礼。
“哼,身为长者应宽厚仁爱以身作范,你等应知,怎能为难一个孩子?”
“弟子知错。”
杜子鹤,孟希年顿时低下头垂手认错。
“罢了,罢了”。程昱老夫子摇摇头,挥手让众人离开,方才道:“咳,这个杜子鹤才气过人,本应好好读书精进学业,登攀圣道,却偏偏每日好与人辩,逞口舌之强,老夫责备过他几次了,屡教不改……。”
说道这里老夫子连咳了几声,宁樾道:“不怪师兄,是弟子的错。”
“你又何错?”程昱老夫子叹道:“你今日刚来学宫就受此辱,日后一定还会遇到这种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且记心志坚定,莫要为外人所惑。”
“弟子记下了。”
“你今日来,可有疑惑要问?”
“弟子想请教诗词……”
…………
学宫里,书声从附近传来,阳光从槐树林的细缝照射下来,洒在一老一少两人身上,槐林静谧,树叶莎莎,似乎也在聆听老夫子教诲。
程昱老夫子像一个慈祥的长者,面带微笑,谆谆教导,耐心地回答宁樾的提问。
“诗词乃是以物泳志,言不必求惊人,抒发胸臆便可,你可试做一首诗,就以眼前景物为题,如何?”程昱老夫子抬头看着槐林,笑眯眯说道,想考他的诗词。
这才十天时间,老夫子并不指望宁樾能写出精彩的诗,大概讲了一些诗词简单格式,随口问道。
点点头,宁樾心里有点紧张,诗词是这个时代读书人必备技能,这是他第一次写诗,抬头看着槐林,阳光刺眼,有鸟儿在枝头嬉戏,旁边的池塘悠悠。
脑海里忽然浮出一首诗,也不知道是何人所做,只觉得应景便脱口道:“槐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两句诗出口,整个槐林中一片清朗,宁樾怀中骤然涌出了一团白色才气氲氲,盈满怀抱。
才气满怀!
程昱老夫子脸色顿时变了,惊讶地说道:“居然是才气满怀……才气满怀啊……哈哈哈,了不得啊,你才读了十天书,居然做出仅次于出县的诗。”
宁樾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愕然地看着怀中盈满的白色才气。
这个世界诗词能引动才气显现,依次为才气如豆,才气如杯,才气满怀,才气生花,才气绕梁,才气惊鸿,才气游龙,才气显圣。
才气生花即为出县诗,一首出县诗就可以名扬本县,成为读书人心中仰慕的对象,才气绕梁更不得了,是夺府诗,整个观海府都会被惊动。
后面还有才气惊鸿,才气游龙,才气显圣……
“一个八岁的孩子才读了十天书,居然能写出仅次于出县的诗,老夫简直……闻所未闻,哈哈哈,此乃我石鼓学宫之幸也。”
程昱老夫子站起来,捋须激动不已,嘴里喃喃自语地念着“槐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越念越高兴,忍俊不禁手舞足蹈起来。
豆巴县这么多年,都没出过出县诗,能达到才气满怀的就算很厉害了,老夫子看着宁樾,越看越喜欢。
宁樾心里暗暗惭愧,脱口而出的两句诗连他也不知道是哪位古人所做,就这么剽窃了一下,老夫子已经惊为天人了,那要是把李白,杜甫的诗写出来,还不得惊天动地。
诗词是古文化精华,最能引动才气,尤其是战诗词,在这个世界上一首战诗词在战场上就能杀妖蛮无数,文圣孔子当年凭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六个字斩杀妖蛮十万。
古往今来读书人平时举办文会,交流切磋都是喜欢比诗词,后世的诗词文化更是历史文明瑰宝。
童子试只是简单考诗词,只要求简单对仗,韵律也不要求,但秀才以上的科考,诗词非常重要,也是读书人最看重的。
怀中的白色才气徐徐散去,宁樾还沉浸在这种神奇的感觉中,才气显现这还是他第一次见,更加为这个世界感到惊奇。
程昱老夫子原本只是随便考考,没想到宁樾诗出惊人,居然做出了仅次于出县的诗,惊讶之余,也顾不得他了,高兴的手舞足蹈。
……………
离开石鼓学宫,宁樾乘坐马车回去,残阳落山,暮色渐至,马蹄得得,在石板道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傍晚的豆巴县城烟火气息正渐渐散去,商贩息音,行人归家,又一天要过去了。
马车里,宁樾还沉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