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也正因为此,除了洛佩特吉时代对手反击太过频繁之外,多数时间皇马都能将对手的射门环境限制到一个比较差的范围内。
16-17赛季,这个现象体现的尤为明显,皇马对手每次射门预期进球数0.096为西甲第4低,加之纳瓦斯勉强及格的发挥(“阻止对手射门得分率”0.80%),皇马好歹将对手的“真实射门得分率”限制到0.015,是西甲第5低的。
考虑到控球率高的球队,通常会因在前场屯集重兵,导致后场空虚,从而放给对手好的射门机会,皇马能够将对手的射门环境逼到“较差”一档,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那么为什么他们的丢球数更多?原因很简单——他们实在不该在如此高的控球率加持下,放给对手这么多射门次数——球队每2.73分钟净防守时间即放给对手一次射门,被射门频率是西甲第9高的。
对手射门环境、射门质量再差,一而再再而三的累积,最终也总能敲开你的大门。
具体问题出在哪?
皇马采取了一种相当割裂的防守策略——他们确实很强调前场逼抢,也确实能从中获得收益。
问题在于,皇马的逼抢似乎仅仅发生在前场,换句话说,对手一旦把球打过皇马第一道防线,进入中场之后经常是一片通途,齐达内或出于对手下球员了解,或出于整体战术考量,看起来压根就没考虑中场跟着前场一起上去抢。
你只看上面两张图,甚至很难看出皇马夺回球权的频率不过是每分钟净防守时间2.83次,这仅仅是西甲第8的水准。
夺回球权总数偏低,也使得球队在前场夺回球权的超高占比(17.88%,西甲第2高)变得有些苍白无力。
最要命的是皇马中场夺回球权的占比,猜猜多少?
区区37.84%,西甲……倒数第2……
受限于这种糟糕的中场逼抢力度,皇马在限制对手传球推进方面简直堪称拙劣。
其每分钟净放手时间内,会以83.70%的超高传球成功率,放给对手恐怖的14.93次传球,两项数据分别是西甲第2高和第1高。
尤为糟糕的是,这些传球中包含大量能够产生实质性推进的威胁传球。
皇马对手的progressive pass频率(第5)、progressive pass成功率(第10)、smart pass频率(第4)、smart pass成功率(第9),都进入了西甲前10。
最可怕的是对手向前场三分之一区域的传球,频率第9也就罢了,74.10%的成功率居然是西甲第2高的。
这意味着皇马的中场拦截,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就防守技术动作的运用方式来看,说皇马潜在有“大爷病”的隐忧并不为过。
球队针对持球人的防守对抗成功率明明极高(63.06%,西甲第1),奈何频率却仅仅是每分钟净防守时间2.58次,尴尬的排在西甲第10位;拦截、切割传球更是提都不要提——本身你放给对手如此高频率的传球,想在干扰就已经很难,最终皇马只对对手9.78%的传球构成实质性干扰(即碰到了皮球,无论是否形成拦截),排名……西甲倒数第3……
其实,就皇马的人员配置来讲,出现这一情况完全在预料之内——无论贝尔还是伊斯科首发,皇马都很难在中场增加一个常设的防守人,3人组成中场防线是常规情况,而这三人中还有一个防守一贯偏软的克罗斯。这就意味着齐达内再去强调中场逼抢,最终只能直接把后防线暴露给对手。
于是,中场即便有逼抢,也通常是选择时机,交由卡塞米罗完成——甚至多是同后卫联合行动,而非克罗斯。
是按照皇马初始防守站位标注出的两条防线站位图,显然,作为三中场中靠左一员的克罗斯,其实并没有出现在自己防区中,最终和拉莫斯夹抢得手的是卡塞米罗。
但要注意,卡塞米罗的防区其实不在这里,为了实现这次夹抢,卡塞米罗等于是带着莫德里奇向有球一侧移动,皇马在中场中路实际上是漏人了的。你说这样的逼抢,怎么敢频繁使用?
无可否认,这样的防守一遇强敌将极为危险,而皇马也确实吃了不少亏——尤其要考虑到,他们这条防线是经常因边后卫插上助攻而缺人的,中场防守不利的问题也必然因此被放大。
已经足够说明齐达内为什么不让中场逼抢了——前场逼了没逼下来,中场再逼直接给自己整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