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又何必呢?
他这边想的很美好,殊不知在魔都拿地开发的勇闯孙洪斌,正秘密登门拜访李泽华……
“恨啊,怎么可能不恨。”
孙洪斌能在十几年前带领连想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一度被全公司青年一系尊为绝对偶像,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恶气。
出狱后,他创建一家地产销售公司,借助泰山派的资源迅速发展起来,结果又被阴了一次,好在他有防备,愣是用金蝉脱壳之计。
提前转移核心资产,躲过一劫。
顺带还给泰山派埋了颗雷,将一堆烂账提前甩过去。
可惜,这世界终究是用实力说话,基本依赖于泰山派提供金融资本支持的勇闯,不知不觉中又回归老路。
失去民生系,鱿鱼资本为首的金融机构支持,勇闯就不能飞速发展,疯狂拿地建设壮大。
可不疯狂拿地,疯狂赚钱,他这辈子就没有向柳爱国报仇的机会。
历史上他疯狂的背后逻辑,很大程度上是他想要摆脱控制。
无奈地产是个周期性产业,好死不死他两次都碰上大调控,04/05年顺池冲击上市失败,不是他提前留下后路,早完蛋了。
这次他想好了,手段必须更加激进才行,奈何还是摆脱不了控制,09年冲击上市失败,到15年赶上历史上最大一次规模整体调控。
中途他无数次出面做白衣骑士,想要通过兼并,收购同行迅速完成行业累积,奈何每一次都被人横加干涉打断。
15年紧缩银根更是险些让勇闯直接暴毙,无可奈何的他这才认命,接受泰山派的全面控制,开始沦为橡皮图章。
历史,也在这一刻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双方谈妥没多久,风向变了,涨价去库存那一波几乎让他气到吐血。
说好的紧缩银根,限制各路资金无序涌入地产行业,导致地产开发商各个面临破产风险。
可还没过半年,风向骤变,来了个180度原地大转弯,原本砸手里的地皮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市场宠儿,涨价去库存赚的盆满钵满。
这就是对政策把控的力度,与泰山派相比,单打独斗的孙洪斌还嫩了点,心有不甘的他再次出击,想要挽回颓势。
可终究运气,眼光都差了些,假药停那个生态产业链,换五年前都有巨大的成功可能性,奈何到17/18年,剩下的只有坑。
孙洪斌毫不犹豫跳进去,企图依靠一个巨坑掩埋另一个巨坑,结局可想而知,任由他如何挣扎,都没办法从烂泥地里站起来。
最后只能乖乖给泰山派各家成员公司输血接盘,辛辛苦苦赚的那点钱,到处给人擦屁股,最终在李泽华重生前,勇闯正式宣告破产。
孙洪斌也逐渐消失在大众眼前,这个一心想通过资本运作,打败另一位资本运作高手的“可怜人”,最终败给了资本。
但这一世,他有新的选择!
没人愿意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经过前期一系列接触后,孙洪斌终于打定主意登门,企图借助青云系力量摆脱控制。
没有什么,比找一位和柳爱国有不可调和矛盾的大人物出面,摆脱控制更有效的方式。
“你我第一次见面,虽然都是直爽性格,也有共同目标,但孙总一上来张口就要青云帮忙,硬抗泰山派威胁,凭什么呢?”
在充分调查收集到足够信息,尤其是龙湖吴总一句话,道出去年勇闯冲击港交所失败的内幕后,李泽华终于决定伸出友谊之手。
即便只为打乱泰山派想要在上市前,控制勇闯的图谋,他都必须想办法拉一把,前提是孙洪斌给出足够的筹码。
这一点,孙洪斌看清楚了,他直言不讳道:“青云置业可以成为勇闯的大股东,并在董事会占据一个关键位置。
只要李总能解决融资方面的困难,挡住来自政策面的压力,一切好谈。”
“果然够爽快!”李泽华笑道:“不过孙总就不担心,提前暴露自己底牌,最终一无所获吗?
毕竟我和柳爱国只是生意上的矛盾,犯不上为了勇闯弄个不死不休。
原本以为孙总只是来谈一些,关于地产项目合作开发之类的,现在要拉拢青云集团做大股东,承担所有压力。
这点筹码恐怕远远不够。”
说实话,他对入股地产公司真没什么兴趣,要不然早就应王建宁邀请,成为亿达股东了。
不是说地产公司不赚钱,而是这玩意动辄拉金融贷款杠杆的恐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