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芯片都委托给仲芯代工生产。
一部手机百来个芯片,五百万台,五千万台,积攒下来的订单规模是个天文数字,每年50亿片各类型芯片,哪怕只赚个辛苦费。
也能把仲芯养的白白胖胖,晶圆厂最怕的就是没订单,良品率不够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有订单什么都好说。
现在有荣威这一家手机制造大户,加上迅猛发展的青云系旗下神州电子,家电联盟所需芯片规模,能让仲芯开足马力扩充产能。
有它在前面吸引火力,过两年某基金公司和李家坡联合在内地投资设厂,就没那么引人瞩目,说不定还能获取鱿太资本谅解呢。
这两年时间,多从台积电,叁星等企业挖点人才过来储备,岂不是很完美?
一线教学工作培养人才,下班还可以去研究院兼职搞搞技术开发嘛,这点养人的钱他还是有的,权当储备技术。
李泽华只有一个要求,不能有技术纠纷,因为这玩意盯着的人多,电子产业又关乎集团海外战略的命脉,不能出任何意外。
“拿笔钱出来捐给南洋理工这些大学吧,每年都捐,再加上香江科技大学等理工院校,具体多少你和林文定商量。
特招人数稍微控制一下,不要弄得大张旗鼓,也算是集团对半导体产业发展所尽的微薄之力。”
虽然没有出手改变半导体行业现状的能力,但李泽华仍旧一点点努力着,为将来提前做准备。
“另外我和李家坡方面已经谈好,在半导体产业园兴建一个研发中心,你告诉林文定,今年我给他五百个名额。
将来每年都额外增加,软件设计这一块不要弄,国内有大把的人才可以安排,我只要硬件研发,技术研发类的人才。
尽可能在国内,或者招收来自欧美东亚大企业的华人科研学者。
以后每年必要的拨款都不会少,名额每年都会增加,让他多留心注意顶级科研人才的想法,将来等时机成熟全部转移去国内。”
周受源没拒绝,即使这是在挖李家坡科研根基。
李益隆都不拒绝,他担心什么,反正将来技术分红有他们一份,技术产出也少不了给李家坡交额外专利费用。
你看,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出钱你出技术,没有所谓的卡脖子一说,大家和和气气把生意做了,多好啊!
最后,李泽华又把在香江账户里资金的事情说一遍,“这次你不要陪我回国,转道去香江,先把外保内贷的事情办妥当。
另外把青云投资的总资产盘点出来,涉及敏感技术的投资剥离出去,这一点尤其重要,你和姚向军要对接清楚,不能马虎。”
林文辉点头,随即看向周受源,“借着青云投资融资的事,应该可以请这些人在棉花储备上做一些文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