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板斧算下来,和青云竞争外卖行业,起步第一年在任何城市竞争的成本都是个天文数字。
你不给员工开高工资,青云系就时时刻刻盯着你的员工挖人。
你没有大数据核心算法,你的配送效率就没法和青云系竞争。
你不投入大量金钱抢夺优质餐饮门店资源,就没法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
青云吃了么的餐饮店计划执行半年多,加上青云置业,农业服务公司的资源,目前在市场上已经拥有超六千家餐饮合作门店。
餐饮店的门面是青云置业的,餐饮店股份有青云控股或吃了么的一份,食材原材料是青云农业服务公司提供的。
作为青云体系中的一员,餐饮店想偷偷和第二家外卖配送平台合作?
做梦呢,违反合同直接追究法律责任,这时候青云法务天团就该出场教你做人。
毫不夸张说一句,再这样发展下去最多一两年,外卖快递等同城配送领域,青云系将再无敌手。
正常逻辑下,这时候就该合作的餐饮门店,外卖骑手倒霉了,因为彻底垄断了,没竞争对手啦。
不从他们身上挖掘利益才怪。
哪怕李泽华时时刻刻盯着也没用,他又不是神仙,没那么多时间处理琐事。
所以要引入保险业务考核制度,以外卖骑手为例,不降提成的情况下,每天以正常50-80单考核,如果收入降低是自己不努力。
可如果超过100单还是没收入,那肯定是管理团队从中搞鬼,为了提升业务效率,对上面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
这样做只会有一个结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分秒必争,仿佛背后时时刻刻被鬼追,长此以往不出事才怪。
天天爬楼梯,风里来雨里去,得不到充分休息时间,那就是拿命在拼,将来老了一身病。
何况天天神经紧绷,出意外几率大大增加,李泽华是来赚保费吗?
他只是想让通过保险改变这些能改变的底层逻辑,创造一个良好运转的内部经济循环圈,为集团更多业务创造价值。
首先保险考核,限制管理层作孽,同时也限制极个别人疯狂内卷,你可以每天干十八个小时不睡觉。
但集团同样可以让你在日均100-120单以后拿不到几个钱,身体是自己的,何必呢?
想多赚钱可以理解,但拿命拼,感觉真的不划算,何况还有一个逻辑,你睁开眼睛就在干活,完全没有必要开支以外的消费?
那你劳动价值在哪,这不是咄咄怪事吗,劳动赚钱的没消费能力,不劳动的反而大把消费能力?
这套考核体系放在运输行业同样有效,集团正和通达系商量,等这次融资款项回来,准备组建一个配送平台。
集中,合理分配运力资源。
车辆的维修,养护是一方面,如何避免司机疲劳驾驶,发生事故是另一方面。
货车司机,尤其是长途货运司机辛苦,出门一趟个把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可如果把他们变成打卡上班呢?
情况允许三班倒八小时制,不允许两班倒十二小时制,通过平台大数据核心算法,充分合理利用,如果每个司机都只跑固定路线呢?
像上班那样,一车货从羊城送往魔都,途径赣浙,每个省换个司机,如何?
送过去的那个司机,当天接另一车货,原路返回,晚上能回家和家人吃饭,如何?
没有疲劳驾驶,车辆得到统一养护,司机的工资收入略微降低但不用那么辛苦,出事故几率大幅度降低,保险公司有的赚。
人歇,车不歇,通过专业统一后勤保养,用最少的运力资源创造更多运输效率。
让青云通达系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有没有搞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