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这份钱都没机会。”
工作人员狂喜,“不怕不怕,公司的实力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有个运力资源合作计划,比如一台车30万,他只需要投15万就可以加入,公司和青云旗下产业基金合作推出的理财。
回报还算好,以买入车辆为抵押,公司负责运营,每个月给予固定返点,不多,15万每个月返1000元,全年8%回报率。
每一份理财合同,都会有对应车架号提供保障……”
公司原本计划是让社会资金买入车辆,供公司使用,然后盈利部分扣除运营成本和司机工资后,对半分,但考虑到有可能违规。
事情最后变成了理财,看似针对非特定人群,实际压根没宣传过,就是货运司机在买。
很多人都买了,不仅自己开车,自己买车,还租车给公司帮助扩大经营。
李泽华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拢更多人上车扩大基本盘,只要在这个圈子受益的人越多,将来能贡献的力量就越大。
见新加入的司机还在犹豫,运运帮工作人员似乎想到什么,问道:“如果他不想买车,想找份工作也不是不行。
他有私家车吗?车龄不能超过5年的那种,公司近期正招募城市运营车辆,搞互联网预约出租车业务。
只要本人无犯罪前科,无纹身,有驾照,提供健康证明,有车最好,没车推荐购买比亚迪,有购车优惠哦……”
顺风出行的千万司机招募计划终于开始,首先还是在大城市,以及青云集团有投资的城市开始大规模运营。
虽然初期被所在地运营车辆集团针对,但有充足人脉关系提供保驾护航的顺风出行,还是很顺利拿到有关部门的许可证。
初期,不收费。
正式运营三个月后,驾驶人,驾驶车辆需要双证合一,按最开始谈好的条件,当地运管部门下属公司,当地国资委各占股10%。
青云占股70%(以产业基金模式持股一半),剩下10%交给当地有能量的自然投资人(懂得都懂)。
至于双证,按地区不同,价格也不同,比如魔都的驾驶人从业资格证从1.5万到3万不等,驾驶车辆8-15年报废期不等,价格统一在3万。
而小地方,双证一套仅需两万块钱,不另算抽成抽佣,以股份持有分红模式享受后续收益。
相比于出租车,顺风出行的网约车模式,分配更为合理,运管部门的初衷,是为缓解城市交通出行压力。
除了原本的市内交通运输公司反对,其它受益方基本都点头同意。
合同针对司机也特别友好,参照运运帮模式,抽佣10%,自有车辆需检测,如无车辆,以补贴购买比亚迪优先(其它车辆除国家有补贴外,青云不补贴)。
最关键是车辆保险,销售又大赚一笔,顺带着车辆导航,智能手机设备,车内录音录像全部由北斗导航,青云高德地图。
海康威视等青云体系公司提供,后续还有源源不断收益等着。
有完善盈利计划,光明前景支撑,公司上上下下冲劲十足,一进场就拿出垄断架势疯狂投入,力求抢在竞争对手察觉之前。
拿下足够市场份额,然后坐等竞争对手进场扩大市场占比,没对手,连降低价格抢占市场都没借口,李泽华早挖好坑等着呢。“还有这好事呢?以户籍地优先,也允许去大城市开网约车?”
长途司机们听着顺风出行的优惠政策,一个个颇为心动,其中甚至有人想把货车丢给公司,自己跑回家开网约车去。
“送货动不动一天12个小时奔波上千公里,累死累活算笔账还不如开出租车赚钱,你们是不知道,我们那城市,一个出租车白班。
少说四五百块钱,运气好六七百都轻松,尤其是过年过节,赚得可不少。”
都是跑车业务,谁不清楚出租车行业的暴利?
事实上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出租车每天两班千元收入很平常,不然也无法催生动辄几十万元牌照,哪怕一个四五线城市都是如此。
甚至有一线大城市,曝光过百万天价牌照费,说白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司机们以此为借口,哭诉生活不易,动辄涨价拒载时。
也别忘记,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这个道理,如果不是暴利驱使,谁会花冤枉钱买牌照?
也就是网约车出现,依靠更优质服务,低廉价格,普遍不宰不骗不忽悠,还能给你送到家门口的贴心抢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