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资本还会放任不管?
所以青云在选择寄主时,一门心思帮助东大资本外扩,轻易不敢,也不会做出有损东大利益的选择。
哪怕是一个运管部门的下属行业利益,宁愿把矛盾压缩在下面,也不会轻易转嫁矛盾,更不会在上层公开表态之前。
做出格举动。
因为得罪一个运管部门容易,青云有资格让投资所在地衙门做出让步,但以后呢?
总不能每介入一个行业,就要打垮行业内所有竞争对手吧?
那样只会把人得罪光,到以后决战时,内部一大堆声音跳出来反对,青云又如何自处?
“还是要慎重,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对特定人群下手,竞争应该集中在行业本身,哪怕最终要消灭一个群体,也不要去专门针对个人。”
李泽华思来想去,还是按住本心,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思考问题,“旧行业经过市场竞争被淘汰,上面不会说话。
只要我们把握住网约车业务的利益分配标准,适当向底层倾斜,自然而然能吸引大多数人加入和使用,当涉及的人足够多。
利益足够大,比如有五百,八百万,甚至更多人依靠网约车服务养活家人,上交税收时,上面哪怕再不愿意,也要尊重事实结果。
至于其中的曲折竞争,让它去吧,不就是卡双证想迫使集团妥协吗?那就从自身找问题,把流程做扎实,让他们无可挑刺。
当然了,故意刁难的人,必须受到惩罚。
除此之外,不要做过激举动,只要我们坚持拉拢运管部门的中上层,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获益,久而久之就自然有人站出来替我们说话。”
李泽华有底气说这些,因为他比原时空有更多筹码,如果只看网约车本身,他可能要进一步压榨司机群体,才能有更多钱收买更多人。
但现在不一样,他背后有一个即将破茧而出的新能源市场。
一但网约车在全国推行,乃至于在国外站稳脚跟,接下来,无论是比亚迪的混动还是纯电,时代新能源的电池,还是青云动力科技都会迎来梦幻开局!
连带着,国家寄希望于弯道超车的想法,也能落地,一个崭新的,只被东大资本和美利坚传统资本支配的。
独占超过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在大行业前所未有的洗牌中,主导重新分配资源权柄,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新时代!
没人能拒绝将脚盆鸡,欧洲制造业一网打尽的诱惑,g2,或许在未来真能够站稳脚跟。
杨志超对这些了解不多,主要是太深层次的利益交换,他参与的并不多,看问题难免带着局限性。
“之前说要杀猴敬鸡,现在连杀鸡儆猴都不让,总不能看着下面一天天乱下去吧?”
李泽华不答反问,“我问你,现在网约车一公里司机能拿多少,乘客又付出多少?”
杨志超不假思索道:“抽佣后,司机到手每公里约1.6元,乘客支出每公里1元,公司补贴在0.8元左右(多出的0.2元是抽佣,账面交易不发生实际交易)。”
“出租车呢?”
“普遍高出这个价格一倍以上。”
杨志超道:“看似各地都有最低里程价格上限,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管,司机们普遍选择放飞自我。
诸如绕路,一口价,不打表,或者干脆调表,变相让消费者多掏钱,甚至还有拒载等恶劣事件时常发生。
如果下暴雨,冰雪天气,价格还会暴涨,逢年过节加价好像都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历史上网约车行业,硬抗着上面压力,一门心思把数据往外送,早期还对北斗导航挑三拣四,指指点点,都能把线下运营集团打趴下。
青云手里掌握更多更有利的底牌,实际上只要按部就班发展下去,只会比原时空做得更好。
可李泽华野心很大,他要的不仅仅只是打趴下竞争对手,而是想完全吃掉原有集团的市场份额。
鼓动交管集团去抢夺运管部门关于查处的权柄,就是赤果果阳谋,与其让青云在前面冲锋陷阵,不如找个更强势部门介入。
一但成功,监管部门没了查处无证车辆的职权,届时就如同没了牙齿的老虎。
而上面得到一个足以支撑起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大市场,监管部门得到每年30%运营车辆利益,青云拿下完整市场。
投资人因为暴涨的市场份额,通过股价上涨收获投资利息,皆大欢喜。
至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