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羽国正当繁华荣盛,对后辈的培养无比重视,因此教育极早。李策三岁开始识文认字,六岁多不及七岁时候,已经可以吟诗诵词,谈古说今了。一方面是因为李策天资聪慧;一方面,李父谨记青紫山人所言,凡事都会和李策讲清楚,大哥李一徒又时常带其在周围的城镇中转悠,去尽可能的见识这个世界,二哥李顺则教导李一徒如何去看待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走向。李策不断的汲取周围人的教导,听从父母兄长的尊尊教诲,非常愉悦的度过了小时的几年。
虽然教育极度用心,但李策还是少不了儿童的天真和顽皮。他时常会和自己的玩伴在田野中狂奔玩耍,或者跑到深山老林中,甚至高耸入云的彩霞山,幼小的他已经转了个遍。
如果他的朋友是些普通孩子也好,可稀奇的是,李策总是和一些动物混迹在一起,对于同龄的孩子,他反倒主动去疏远,这令李父头疼又无奈。
李父印象里,李策三岁的时候,往往会在自家院子里望着一棵香椿树。一开始还好,后来李父发现李策一望就是一下午,有时还喃喃自语。他感到奇怪,和妻子商量这事。
妻子则是摇摇手说:“老爷,没事的。”原来是香椿树上有一窝家雀,平时就会啼鸣几声,李策看到了,就会在下面驻足观望,所谓自言自语,其实是李策和小鸟说话,并不是李策产生什么疾病。
这般举动,儿童做出来自然正常,李父便放下了顾虑,平时忙完公务便抱着李策和他一起观鸟。
一天,李策突然对李父说道:“父亲,小鸟可以上我的肩头来吗?”
李父感到有些奇怪:“小鸟上你的肩头当然没什么,只是你想,小鸟也不一定来啊。”
李策点点头,一副了然的神情,随即小嘴一揪,学起鸟叫,那窝里的小鸟便飞了下来,落到李策肩头上。
“父亲,我可以取一些米喂小鸟吗?”
李父有些吃惊,他见识过不少奇人异士,也有会奇妙神通的,只是这孩子这样唤鸟,还是令他十分吃惊。但大儿子二儿子小时候也做出不少奇事,他只是吃惊,还是可以接受的。
李策拿到了米,只是喂了鸟儿几颗,就把鸟儿驱赶走。
李父见状,便问何故。
李策回答:“这鸟儿之所以能在天上自由飞翔,就是因为它听不了人话,理解不了人事,对人保持警惕。如若当下我让它信我,改日它信别的人,被捉去就不好了。”
李父听着,点点头。
一日,李父正在做着差事,却有李家下人前来急唤。不知所措的他回到了家,却得知小儿子被熊掳走的噩耗。
“啊?”李父得知,边问了一切的情况,得知的消息却只有一条,有人在山路间间看到李策和一只熊在一起。
彩霞山青云镇从未有熊罢出没,这熊多半是从别处来的,而这样流浪的熊,一般极其危险。
李父想起来之前听闻熊伤人的事情,说是熊不吃死尸这件事不一定真,但熊确实喜欢吃新鲜的生物,它会从四肢开始吃起猎物,直到吃饱了,猎物还可能忍着剧痛有着一口气。
而且熊速度极快,寻常人一旦被追,基本凶多吉少。
“现在派人去找了吗?”李父问向夫人。
“一徒和顺儿已经带人去找了。”李母说完这话,便没再说出话来,李策天性顽皮,经常在周围的山林中玩耍,只是青云镇周围实在未曾听闻过什么猛兽,而且没几步就有行人过客,并没有什么风险。
只是谁能想到,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只熊,这件事怎么算,李母都觉得是自己照顾不周,内心很是自责。
李父体谅妻子,他知道小儿子的习性,平常若是李策想玩,基本就是关不住,只好由着他去。最多是拜托周围人帮忙照看一下。其实还是觉得青云镇十分安全。
李父想了想,又记起之前李策唤鸟的情景,虽然事情很急,但心里总觉得有几分蹊跷。
李一徒和李顺此时赶了回来,看到李父,李一徒上前说道:“父亲母亲,不必担心,事情已经被控制住了。”
李顺说道:“甚至说来有些好笑。”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确实是有一只流浪的熊。这熊也确实行走甚远,饥饿难忍。只不过在这青云山,李策比这熊更像个山大王。
他发现这只熊后,先是从后厨拿了些生肉和面团,喂了这熊。随机就带着这熊漫山遍野的去找吃的,掏掏蜂窝,啃啃野果。等到两位哥哥找到他时,一人一熊在河边静坐,那熊坐在岸边,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