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过后,孙兰香要回省城学校了。少安这次是用摩托车把兰香送到原西县车站的,一个小时就回来了,有个摩托车就是快啊。
不久,高原的预付款打到了孙少安的账户上,同时,少安提前订购的新型制砖机已经在路上了。通过公社书记刘根民协调的石圪节砖厂扩建场地和采土协议也签署了。轰轰烈烈的砖厂大生产已经拉开了序幕,孙玉亭总经理也走马上任了。
孙少安曾经试探着问刘根民,想把石圪节公社的电话线引到砖厂里来,也安个电话,刘根民说暂时还不行,安电话是要通过县政府批准的,乡里还做不了主。
孙少安这次的巨大举动再次打破了双水村平静的生活。
金家湾闲话中心的人们更是有了新的津津乐道的话题:孙少安买了摩托车,又买了新机器,又要大量招人,听说还要涨工资,还要成立运输队……
双水村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纷纷地猜测:这回孙少安又开始折腾起来了,这回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是发大财?还是最终又遭遇困难,落个人财两空?听说这次还跟外国人打交道,跟外国人做买卖,这风险更大呀,这个孙少安胆子也太大了。很多人都为孙少安担着心,而更多人是不想看到孙少安发大财,期待他再一次落魄,再一次回到原点,跟他们一样老老实实地种地。田福堂就是这样想的,年轻人异想天开,一下铺这么大摊子,哼,早晚有出事的时候,做生意就是赌博,有赢就有输。不过眼下看到砖厂陆陆续续地招工,运输队也开始运转起来,听说工资待遇还挺高,田福堂不由地想起在外地跑运输的儿子润生,要是在家门口有个营生该多好,天天下班就可以回家,一家人就能天天在一起。可自己怎么能去找孙少安呢?
最担心的还是孙玉厚老汉,他曾多次找到少安,反复盘算这次砖厂的扩工扩产,生怕再次遭遇不幸。他们家承受的苦难太多了,一次一次的打击让他已经感到家庭的脆弱,生命的脆弱。他不想看到儿子再去折腾,再出什么事,安安稳稳的有个营生就行了。庄稼人不要梦想着发什么大财,现在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孙少安心中无论有多大的压力,在父亲面总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只是跟父亲说没事,放心,也没有多解释。而私下里求少平和兰香给父亲写信详细解释,说明这次的砖厂扩产不是孙少安一个人的事,是好多人一起的合作,大家群策群力,同舟共济,还得到了县政府部门的支持,不会出问题的。
晌午到了,田里劳动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一家家的窑洞上方都升起袅袅的炊烟。
金俊武媳妇李玉玲卸下一筐青草,一边喂着奶牛,一边对坐在石凳上抽烟的金俊武说:“看见孙少安了没?婆姨的病还没好呢,又骑上了大摩托,带着那个孙玉亭到处转,不知道又折腾啥呢。”玉玲的话里显然带着羡慕的味道。
金俊武笑着说:“我知道,孙少安要扩建砖厂,到处要托关系、找门路,买个摩托车也很正常。怎么?你喜欢,咱也买一个,又不是买不起。”
“咱们才不要呢,那玩意是要喝油的,骑个自行车照样能办事,以前走乡上城的不都是靠两条腿吗,这自行车才几年啊,又要骑摩托了。”
金俊武在硷畔的石头上磕了磕烟锅子,说:“你这叫羡慕加嫉妒,他孙少安买辆摩托是小事,关键是人家要添机器办大厂了。”
“我也听说了,要大量招工呢,还听说孙少安封了他二爸孙玉亭个总经理。”玉玲说着洗了把手回屋做饭去了。
金俊武没说话。其实孙少安这两天就找过他,说这回的买卖确实太大,要他也出来一块干。他当时只是婉言推辞了一下,说考虑考虑。
金俊武家有一对儿女,都长大了,念书还可以,儿子金立杰虽然没考上高中,但这个孩子是体育特长生,还拿过一次市里的银牌奖。金俊武就托关系让儿子去了安志县那边读师范学校了,明年就可以毕业回来,起码可以在石圪节初中当个体育老师。家里基本没有负担,他可以放手干他的事业。
他望着远处的大片的庄稼地,又看看眼前的两头奶牛,心里也是有些不平静。是啊,少安比自己小十来岁,年纪轻轻敢作敢为,有了成就有了名气,不简单啊。可他金家也不是等闲之辈啊,这么多年他专心农业,是附近有名的粮食大户。现在他又学会了养牛的技术,再多养上几头不就是养牛场了吗。况且后山还有他的树苗基地呢,这是去年跟县林业局签的合同,不愁卖不出去,林业局的项目多着呢,够他金俊武折腾的,这也是他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