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沉思。君臣相见,乾隆问了些政务,话题便转到乌拉喀巡查的话题上。
何坤的回报,不出圣上此前的猜疑:下边的事情错综复杂。沽名钓誉的事,不细加访查,还真叫坏人为非作歹。
和珅讲完巡察中的基建大事,乾隆果然好奇问起了悟案件。
和珅添油加醋的一说,乾隆脸色怫然。
这样伤风败俗的事,乌拉喀想就地问斩,以正民风。
和珅想尽快讨得圣谕,谄笑着说,
谁知,乾隆脸色沉了沉,皱着眉头,沿着海子边溜达:了悟这个人的名声他知道,是有名的禅师。如果真如和珅所说,就地斩首,是不错的主意。可是证据不确凿啊!他想到了不久前看到的一篇古文:
三国演义里的刘玄德是个宽容待人的君子,就是他这样敦厚的人,一旦有了疑心,也会酿出悲剧。据说,蜀国刘备在位时,有一年发生旱灾,为了保证老百姓生存的基本口粮。刘备下令禁止私人酿酒,因为酿酒太消费粮食。法令下达后。官员雷厉风行,凡是在私人家里发现酿酒工具,就进行严厉处罚。
有人想劝阻这种恶性怀疑论的泛滥,但刘备正在兴头上,没人阻止得了。有个谋士简雍很聪明,他没去触刘备的逆鳞。而是幽默的劝阻了恶性疑心病的漫延。
方法很巧妙,一天简雍和刘备一起出游,看见男女在一起走路,就对刘备说,这些人要通奸,应该把他们抓起来。刘备满头雾水,问你怎么知道他们通奸?简雍回答说:他们都有通奸的器具啊!
刘备想想不由大笑,传令不再处罚有酿酒工具的人。
乾隆想:不能说红莲和了悟共处一室,俩人都有作案的工具,就判定俩人的奸情。再说,红莲也可能是失足落水,暗室里光线不好,完全有这个可能。至于,了悟为什么把红莲藏在暗室?
深夜官府围着寺院缉拿,孤男寡女,有嘴说不清,心里惧怕,暂时藏人也能理解。
他再想到,了悟是反清复明天地会的头目,如今了悟和天地会分手,起到标杆作用。因为一点疑惑诛杀了他,岂不等于给天地会帮忙?
到这里,乾隆手一挥说:了悟,罢了吧。
“罢了吧”!乾隆的意思,就这样,不要追究了。
皇帝金口玉言,和珅听了当时就傻了眼:问是不能问,猜测也有罪。
和珅灰溜溜的回到家,对乌拉喀的师爷挥挥手:圣上口谕了悟,‘罢了吧’!
当师爷把这个口谕,传给乌拉喀。他是满脸乌青,捉虎容易放虎难。了悟也是有声望的人,给了他活路,不为自己,为了红莲,他还能不报复?
见到东家愁容满面,师爷三角眼蹭蹭发光:东家,真想杀掉了悟?
乌拉喀皱着眉头:废话!
如果想杀了悟,某有一计!
师爷咧嘴笑笑。
乌拉喀紧盯着他:圣上的口谕,谁人想叫刨祖坟了,天大的胆敢违抗?
要是就是圣上口谕的意思呢?
师爷说到这里,故意卖着关子,看乌拉喀的反应。
乌拉喀连连摇头:圣上的口谕很明白,就是这事不再追究,怎么能杀了悟?
圣上是说的这个意思,要是理解成‘耙了吧’,是什么样?
师爷说到这里。看乌拉喀仍然是一头雾水,师爷便将“耙”写在纸上。
乌拉喀满汉权谋,政治手腕兼收并蓄,具有相当的火候。对汉字的研究,内里包括的神鬼莫测的奥妙,却是不能洞晓。
见东家,迷惘不解,手托着下巴皱眉苦思。师爷又是笑笑,左手托着茶碗,边用右手小手指的长指甲,沾着茶水,在几案上,边写边说:“‘耙’的第一层意思是用来把土块弄平、弄碎的农具。第二层意思是用‘耙’弄碎土块,比如地已经‘耙’过了。‘耙’和‘罢’同音……”
没等师爷说完乌拉喀跳了来,他毕竟是个枭雄,明白应该怎么操作。自古君无戏言,一言既出胜过九鼎,皇帝不会因字意差错追究,那样是自毁皇权。下边的众人再有想法,圣命不可违,意见也只能烂在肚子里。
了悟死的很惨。
他被钉住四肢,仰脸浅埋在土里,露出的赤裸身体和地面持平。一声呼号,三头牛拉着耙,听着耙上站立的人,抖动缰绳,缓缓前行。第一遍,了悟的胸腹脸就被耙出道道血沟,肠子都扯了出来。再反复几个来回,连骨头都耙散了,只见了悟原在的土块血肉红了一片,阵阵血腥中人欲呕。
了悟真是个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