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字怎么写 > 第174章 洗钵归来云漫袖 谈经空处雨点飞

第174章 洗钵归来云漫袖 谈经空处雨点飞

,自始至终,两眼瞪得眼角崩裂出血,牙齿咬得山响,愣是没出一声。

了悟还能说什么,后悔已经拥塞满胸腔。这里既有对葛红莲的惭愧:我没杀卿,卿为我而死。还有羞愧自己的孟浪冲动,虽然没有破戒,那一阵子的欲望升腾,岂是佛家弟子可为?怎能面对同门,如何喊冤道屈。更大的后悔,是自己意见纷争,脱离天地会。幻想依靠修行自寻解脱,这肮脏的大地到处都有虎狼粪蛆,哪有清秀之地。

了悟的无言,让他在当地颇有名声,人们不称呼他是圣僧,而是称呼他是个汉子。

乌拉喀回到京城,禀报了巡察的结果。听到乌拉喀说到了悟耙了,乾隆的右眼皮跳动几下。他倒也没说什么:自己口谕不严谨,总不能在众臣面前纠错。

了悟的死,就像石块没进湍湍流动的河水,扩散的涟漪很快被后来的波浪覆盖。

乌拉喀在耙完了悟,下令一把火少了红莲寺。这样才能说明了悟案件重大,彰显了悟淫荡虚伪的面目。

鼍头岭上的大火延续少了十多天,红莲寺自是成了只有石墙的空壳。周围合抱的大树,也只生下枯焦的树桩。

说话就到了光绪年间。那时的和珅案件,已经完结有段时间。和珅打倒,嘉庆吃饱。和珅贪腐作恶的诸般情况,天下皆知,只是没人给了悟平反。

佛家子弟四大皆空,苦在今生修得来世。了悟也许已经托生富贵人家,民间这样说。

这时,红莲寺的砖瓦石块多不见影,只有坚固的地基还能看出当时的规模。众多民众自动集资,要再次修建红莲寺。

为什么当地人看重红莲寺,这和当地的传说有关。

这一带的人很信佛,信佛的原因,是因为蛟和鼍的争斗。就如同法海和尚与白蛇精,斗争的经常水漫金山。

鼍龙实际是就是,中国特有的品种扬子鳄。古代科技不发达,它威猛的巡游,很叫人害怕。

蛟是什么?

它和鼍一样,是龙生九子中的一个。

鸡蛋茶,是本地人爱用的早餐。做法简单,打破蛋壳,把蛋液在碗里用筷子搅拌,然后用沸腾的开水冲浇,加点香油和糖或盐,鸡蛋茶便做成。那是鸡蛋茶属于贵重的食品,除了幼儿,老人、病人,其他的平民百姓舍不得喝。

传说:某天一位母亲为呀呀学语的病儿加营养,她把鸡蛋打在碗里。才要用筷子去搅弄,突然大叫起来:“鸡蛋里边有虫!”

可不是的,碗里蛋液里,有只才出卵壳的黑色小蚕样的东西。闻声赶来的婆婆脸上变了色,看了会说:“这是蛰!神物!不能吃的。”

母亲只好把珍稀的蛋液倒在地上,蛋液很快渗进土壤。那条小黑虫蠕动着,也钻进地下。

蛰伏在地下,经过百年的成长,变化为几十丈长短的蛟。日精月华,碰到洪涝之年,它翻翻身,墙倒屋塌,山崩地裂。不老河,就是蛰翻身弄成的。

不老河,也叫不劳河,是本地唯一可以比肩大运河的水系。河的大部分没有大运河宽阔,鼍头岭下是个例外,水流和缓,河边特宽。大晴天,看不清对岸的人,眼里的人群只有黑蚂蚁在蠕动。人们传说,这里就是那条翻身“蛟”的窝,深可通大海!

一九六八年本地大旱,不老河基本见底,只有那里还有个大水汪。浅水窝里的鱼几乎叫人逮绝了种,那大水汪没有人敢去逮鱼。传说是蛟龙的窝,深可通东海。

也就是某年黄河改道发大水,蛟龙翻身,把盘踞在这里的鼍龙撵走。战败的鼍龙无处可去,顺着山涧的洪水,隐藏在这一溜大山的地下河中。不甘心的翘首看着自己原先的乐园,等待时机夺回失地,所以称为鼍头岭。秋前月,蛟斗鼍。每当本地暴雨如注,山洪爆发,鼍龙便要趁势出击,蛟鼍争斗一番。

这鼍头岭山涧沟,沟深势陡,每当暴雨滂沱连下几天,洪水便如疯龙,咆哮而下。而山前到不老河宽段的地势,又形同喇叭口,山涧洪水爆发,也正是河水横溢的时候。溢出的河水和冲下的山溪,便形成了钱塘江潮的威猛。白练如马群奔驰,山溪挺着长枪大戟应敌。此地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景况十分壮观,只是苦了附近百姓,毁田塌房,夫妻子女离散,在所难免。

鼍龙和蛟龙的争斗,并不是年年都有,平时双方便是积蓄力量,每当洪涝年便有一番争斗。

不怕不信神,就怕家里有病人。不知何时到来的鼍蛟争斗,本地人胆颤神惊,只有求助神佛。

这里的神佛信众特别多,众口相传的种种当时难解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