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陈望的医馆来了不少看病的人,人手忙不开,小翠便过来帮忙。
她从小就跟在父亲身后,也学会了一些治病救人的方法,望闻问切的步骤她样样精通。有些上了年纪的病人,都恭敬地叫她女菩萨。
这天,她给一个病人开完方子,就看到严正明走了进来。
由于之前在寺庙见过,所以当他一进门的时候,小翠就认出了他。只见严正明文弱书生的模样,容貌俊秀,身材魁梧,小翠禁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严正明发现有人用这样的眼神看他,也看了看小翠,小翠忙问他有何事?是看病还是抓药?
严正明是第一次见到她,心里还纳闷之前在这里也不曾看到过女大夫,正想这事的时候,见对方问自己,便告诉她自己是来抓药的,同时将药方递给了小翠。
小翠看到方子后,便帮他抓好药,包好递给了他。严正明付了钱,刚准备要走,忽然听到小翠对他说:“严公子,你真是一个孝子,我听说了你的事。”
严正明听到后脸一红,说道:“真是惭愧,一个读书人却干些偷盗之事,让姑娘见笑了。”
小翠说道:“大男人顶天立地,敢做敢当,你虽偷窃却也是为了给母亲治病,又愿意在寺庙当义工作为偿还,这才是有担当。”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恰好小翠的师兄肖大志从这路过,听到他们的谈话,醋性大发,便以严正明挡道为由让他赶紧走。
小翠见状刚想责备他几句,这时她父亲陈望喊她去帮忙,她答应了一声,看了看严正明,便跑了过去。
严正明转身刚想走,她师兄肖大志见师妹离开了,便对严正明说道:“小子,抓药就抓药,不要瞎聊,你配不上她。”严正明听后,脸一红,呵呵一笑,也没说话便走出了医馆。
吃完严正明给自己熬好的药,母亲的身体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也能下床自己走上两步了,母子两人都感到很欣喜。
一天,严正明正在寺庙扫地,忽然看到医馆里的那个女大夫来了。俩人见面之后,他便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小翠听后笑着回答了他。
原来,她不是大夫,是大夫陈望的独生女儿。
她自小就得到父亲的指导,只是因为她是女儿身不方便给人看病,所以只有在人手不够的时候才过来帮忙。
小翠问他为何不读书继续考取功名,严正明听后不禁苦笑。他不是不想考,而是自己要照顾母亲,且家境贫寒,连路上的盘缠都没有,又如何去考呢?
说完,严正明低下了头,小翠见状也没有说话。此后,小翠经常去寺庙上香,每次都会找严正明聊上一会,时间长了,严正明也知道了她的心思。本来自己也是喜欢她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家境却又不禁犯了难。
一天,她又来寺庙找严正明,他却有意躲着她。小翠察觉到他对自己的变化,便质问他原因。严正明只好对她说道:“小姐出生医学世家,家境优越,而我严正明家境贫寒,还有一个生病的母亲,从哪方面来说我都配不上你,我们以后还是不要再见面了,免得别人说闲话。”
小翠听后很生气,她气鼓鼓地走了。
从那之后,她再也没有来过。严正明心里也像失了魂一样,回到家母亲问他有何事,他简单应付了两句便不再言语,母亲见状便不再问了。
母亲吃完两个疗程的药之后,身体渐渐好起来,严正明便想再去给母亲抓来第三副药。
他来到了医馆,没有看到小翠,只看到她的师兄肖大志在那,他便将药方递过去。
肖大志抬头一看是他,瞬间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他一把扯过药方,左抓一把,又抓一把,再将这些药包起来往柜台一扔,用劲大了,药包顺着柜台滑到了柜台下面,药材撒了一地。
正当严正明想去捡拾的时候,小翠恰好进来了,看到洒落在地上有一种名叫川乌的药材,顿时脸色大变。
这种药材要是跟其他药材搭配煎熬,不仅不能治疗严正明母亲的病,反而还可能害了其性命。
小翠捡起一根川乌的药材,质问肖大志:“他母亲的病我是知道的,你为什么要给他开这种药?不知道搭配这种药会死人的吗”
肖大志尴尬地回来一句:“我搞错了,重新给弄。”“不用了,我自己来吧。”小翠说完,也不等他回答,便直接重新去抓药,肖大志见到后便知趣地退到一边。
此时,都被严正明看在眼里,他心里暖暖的,感觉自己没有看错人。
小翠将重新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