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口罩时代 > 第65章 水中悟太极

第65章 水中悟太极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小胖躺在泡池里,心里一直琢磨着公园老人说的这两句话。

忽然,他心中一动。

走到水池中央,开始练起太极。

水池外面的人都惊讶的看着他,心想这人犯什么病了?

老毅一看,对众人说,“不好意思,各位,我这兄弟是个太极拳爱好者,这样,今天诸位的消费全由我们买单,各位可以上楼洗洗脚,按按摩,都算在我们账上。”

众人一听,上楼做按摩肯定比在这里看一个光屁股男人打太极强,都纷纷换上浴服上了二楼。

整个一楼浴池就只剩了老毅和小胖两个人。

小胖在水池里,脑中冥想着苏婷教给他的太极招式和他看到的老人所用的太极十三势。

太极本来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为主旨。讲究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天然;自然而然,指宇宙间非人为的又包容人为的本然状态。古人曰:“天动不欲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又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道,万物自相治理。”太极拳之道以明理为开始,以人为主宰,以文化为基础,以自然为宗旨,终于无为无造,不欲拳而自拳,不欲成而自成,不欲神而自神,则为太极拳学的最高境界,最终理想。

自然是太极拳的本源。太极拳是人根据自然之理创造的,人是天地自然合气而化生的,所以说自然为太极拳的本源,为太极拳之根本所在。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讲明人类进德修学的次第程序,讲明人类进道而至最高境界,必与道和自然打成一片,而以“天人合一”为极则。站在太极拳学的地位来谈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谈太极拳学的修学层次,应在老子所说的“人法地”之前加上“太极拳法人”这一节文字,而为“太极拳法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将全文精简概括,则“太极拳法自然”一言而已。太极拳法自然,这是太极拳道之能事的全部与终极的追求。

从自然总的根本来看,拳道人道无非是自然之道,站在拳道的角度看,自然有自然之道,人有人之道,太极拳有太极拳之道。太极拳之道虽以人道、自然之道为统帅,为依据,为最高之表现形式,但毕竟不是人与自然的全部内容,而以人、自然的理法道义为用,从而自成一个体系。太极拳之道虽独立成为一个体系,然而毕竟是人为的,是自然能量所分化的,总离不开人和自然的意志,离不开人与自然的精神。大道贯通小道,小道无非大道,大小分合之际,太极拳的妙道就在其中了。

自然既为万物之本,为太极拳之本,对自然大道的体认和感悟当然是太极拳学的重要之环节。

北宋初道教学者陈抟(希夷)所著《先天图》是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与《先天图》就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陈抟说:“无极而太极。”无极为自然本体之代名,太极为道之代名。道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道与自然的转换作用是先天形成的。陈抟又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二仪立焉。”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道为一,一生出来而成阴阳二仪。阴和阳是自然界中两类最为基本的性质。这两类性质互为其根,相生相成,至极而变,变极又复。陈抟对自然界的变化所持的观点是:“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阴阳二气交感,五行相生便衍化出无穷万物。《黄帝内经?素问》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中两种最基本的气体物质就是阴和阳,这两个方面合为一个整体。

阴阳生物,必先有天地与五行。朱熹说:“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津;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阴阳二气相关,似水与火相碰,会引发声响动力,会产生新的气体物质。

古人认为,自然就是气,气便是道、便是自然。先哲们说:“通天下一气耳。”“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而现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认为无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