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口罩时代 > 第65章 水中悟太极

第65章 水中悟太极

是“细胞”“原子”的分化组合,这也许是对古人所谓“气”的性质另一种解释和发现吧!

按自然就是气的说法,自然无形之物质即为天,自然有形之气体即为地,天地之气派生之万物,都包含有天与地之物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微妙的规律被古代先哲发现,确认地上的微细物质,天上有之,而天上的微细气体,地上亦有之。阳光下能见空气中之细尘,可见天之有物质;地下物质经放大可见到,说明地之有微气。我们可以做一个科学试验,将一枚针的尖端部位用精密显微镜放大到几十倍再拍成照片,可以见到此刻精密坚挺之针端,居然会有如假山石般大小不同的很多气孔。根据这两种事实,可见天上有地面的微细物质,地面有天上的微细物质,亦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是我们的肉眼视力有限不能精察而已,故不能明见宇宙中有无相生互化之实相。

人与太极拳法是自然衍化的产物,拳道是人与自然合运的硕果。人类通过“肇于自然”“造乎自然”的双运不断努力,建立起太极拳法艺术的完整形象。

自然运而有天与地,拳道运而有形质与神意。拳法的招式痕迹,如同自然之地的性质;拳法运动中的气息效果,如同自然之天的性质;拳法的形质与神意,实则是“太极拳法自然”的成果,全由取法自然而立天地二仪所得。拳论曰:“拳之妙道,神气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是讲明阴阳合气方能成全拳道。拳论又言:“拳必有神、精、意、气、劲、五者阙一,不为成拳也。”此又以人道建立拳道。神、精、意、气、劲为人之五性,究其本源,实为自然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故,自然天地的性质,为太极拳法性质的根本依据和源头。历史上的陈长兴、杨禄禅等之所以成为一代拳圣,与闻乎道而齐于自然这一大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之道为阴阳相生之道,动静互为因果之道。拳法之道法于自然而成相生之理。拳法之道千招万式,皆始于无极,皆始于一气贯之。一气贯之,就是从无极静功开始产生太极拳行功,然后又复回至太极。一气贯之,可以身法衍化出拳势运动转关相接之痕迹,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即所谓拳势的生化须左右上下自然兼顾;而拳势之间的衔接,应上式皆覆下式,下式以承上式,使拳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即所谓拳势相生贯通而动静互为其根。陈长兴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这是说拳法之道的理与法,总以自然之理与法为宗旨。陈鑫说:“太极两仪,天地阴阳;开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此言说明拳法运动中产生的形与意之势来源于自然之运。自然之运来源于阴阳动静交替之动势。当今太极拳在世界上之所以这样热门、迷人、可爱,是因为太极拳功法中有一种“无极自发动功”的功法,此法是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消除全身不必要的紧张状态和激动颓丧的情绪,来调节身心健康,获得精神愉悦。根据太极拳理,自然与人相对应,天地间有自然而然的自发运动,人类亦有自然而然的自发运动。人只要进入一种松静的状态,自发运动的现象就会出现,并由微动至小动,而至大动,然后逐步还原至微动,以至不动。这种自发运动之神奇,为常人所未曾经历体验。深于拳道实践的拳家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最佳演练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