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田畴都是白晃晃的,用水泥打一圈围堰,水田中央用竹篙挑起一圈圈的铁丝织网,行距分明的排列着,这便是传说中的小龙虾精养池了。
“二贵哥,龙虾都捞上来了吗?” 远远的,望斌便对着田头喊。
“差不多了,还差一点点就好了!”
望斌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汉子,脸色黎黑,穿着一套紧身的连体下水裤正抖擞着手中的笼网,将网中活蹦乱跳的褐色小家伙倒入一个漂浮在水面的红色塑料大盆中。
望斌看见那红盆的吃水深度已经盈满了大半,盆中的小龙虾互相倾扎,“嗤嗤的”声音清晰可闻。
“东西都在车上呢!”
二贵指了指田埂上停放的三轮摩托车。说着,他用手提了提身上笨重的下水衣,便踩着脚下的烂泥,推着红色的大盆往岸边游移过来。
到了田里水质清澈的地方,又从盆里挑出一些尚未成熟的仔虾,放生到水里。做这些事的时候,二贵的表情相当自然,脸上荡漾着甜蜜和喜悦之情。
“看行情,今年小龙虾又是一个丰收年呀!” 二贵想。勤劳本分的他就指望这些收入发家致富呢!
二贵家有一儿一女,都在省城念大学,花钱总是大手大脚。自从他养上龙虾后,老婆金枝亦打扮的时髦起来,每天涂脂抹粉、扭腰摆臀,一副城里女人的架势。
村里有的女人看见了,总是讥讽道:“呸!不怕丢人现眼!”
有的女人则说:“妒嫉个啥,别人有这个闲钱倒饬呗!”
“二贵哥,这么大的水面咋不请个帮手呢!”
看着三轮车上筐里装着的密密麻麻的龙虾,望斌情不自禁的说。
“现在小龙虾刚上市,田里繁殖的数量不是很多,我一个人能行!”
二贵爬上田埂,用手抹着头上渗出的汗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养殖小龙虾是一件颇为辛苦的事。因为龙虾数量庞大,养虾人要半夜值守,凌晨两点便要起床投饵料,还要下水从笼网中捞出一批小龙虾,免得龙虾喂食后不咬钩。
望斌帮着二贵从三轮车上卸下码起的一排方筐,里面盛满了龙虾。一过秤,居然有九百斤,便微信转账给了二贵一万八千块钱。听着手机里“嘀”的一声,提示钱已到账,二贵脸上因汗水而模糊的笑意又飞上了额头。
“二贵哥,以后小龙虾拉到我镇上的铺面去,只要质量好,保证价格公道!” 望斌说。
“好咧!我跟村上的几家养殖大户也说一下,以后就到你的铺面交易!” 二贵说。
“谢谢二贵哥!”
望斌出了沿河村,沿着新修的乡间公路往前行驶,滋水河缓缓地流淌,道路前方是一个码头,有一艘摆渡的驳船。渡囗叫桃花渡,而摆渡过去的所在便叫桃花村。
这是水井镇唯一一个四面环水的村落,二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安详静谧的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岛上有一百多亩地,绝大部分是稻田,其余的便是人工开挖的虾池。
渡口有几个游客正在等待驳船,这个小村子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感。正是上午八、九点钟的光景,桃花村笼罩在一片轻岚中,抬望眼,可见红瓦白墙的民居,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白艳艳的梨花,好一个花海的世界。
河岸边的沙滩上,有几只白鹭在栖息,即或还可看见野鸭。最多的便是黑嘴的乌鸦,成群结队的觅食,呱呱呱乱叫。远处,划出打渔人的小船,一位老翁,正在挥臂奋力撒网。
望斌原想进桃花村看一下,但见驳船久不靠岸,便一脚油门离开了。他还需要回铺面处理车上这些小龙虾,要重新分拣,才能卖出好价钱。
翌日一大早,天光尚未放亮。望斌在镇街的铺面便开始有些熙熙攘攘,人流如鲫。到处是摩托车的轰鸣声和鱼虾的腥味,许多得到消息的小龙虾养殖户纷纷赶过来交易。晨光中,这个沉寂已久的市场人气爆棚,热闹非凡。
为了多卖一点钱,众人便都赶早不赶晩,卖了龙虾,又可以在镇街上喝早酒,何乐而不为呢!水乡人都有这个嗜好。
即便请了五名小工,望斌亦忙得晕头转向,几个时辰下来,竟连入厕的时间都没有。直到上午十点,这项工作才完结。望着堆积如山的一摞装满小龙虾的蓝色方筐,望斌的眉头舒展开来。
他把目光挪向室内刚建不久的几处水池,水池里装着刚刚收购的几百斤鳝鱼、泥鳅,以及小鱼小虾,这是附带的。是养虾人虾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