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铁心,也正和遥一在亚夫四个徒弟的掩护下,安全地退回了亚里忽孙城。
他们第一时间陪着赫伦的王妃辛娜,在城门口迎接了亚夫一行人的到来,也正、遥一两个人紧紧地抱住了亚夫,热泪盈眶。当王都传来亚夫回归亚里忽孙城的消息后,几个人就一直处在兴奋状态,多日的思念、担忧、遗憾等诸多心绪涌上心头,在见面的一刻彻底发泄了。
王妃辛娜命人安顿好国王的卫队,第二天,他们又踏上了回程。
当天,辛娜在亚里忽孙城赫伦王府里为亚夫举行了欢迎宴,她此时还不知道赫伦已经战死沙场的消息,虽然有过这方面的怀疑,但是她可能更希望听到赫伦被俘或者逃往王都或者别的地方了的消息。
辛娜:“我夫赫伦自从兵败,一直未见其人,亚夫尊者从王都赶来,可有他的消息。”
王妃发问,亚夫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没有直接说出结局,想把这个秘密尽量保留的久一点,让王妃的伤痛来的晚一点。
亚夫:“事发突然,大乘国王都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孤山那边也没有来得及汇总战争伤亡情况,我也是因为担心赫伦和这几个小家伙,也是急忙赶赴亚里忽孙城。我们还需从长计议,做好最坏的打算,并带着美好的向往继续前行,我相信赫伦和铁心吉人自有天相。”
宴会进入后期,王妃拿出了赫伦的一封信交给了亚夫,这是赫伦出征前,留给亚夫的绝笔,亚夫是这么认为的。
亚夫展开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赫伦对亚夫的信任和对此行后情的预测,极其悲壮:“亚夫尊者见字如面,手杖虽断,吾深信绝非尊者永别,夕日教诲如昨,历历在目。赫伦生在王族,然江湖气息甚浓,亦知知己无缘不可得,今,天赐尊者面授机宜,何其有幸。多年积压之怨气,未得诱发,今,以尊者之断杖为缘,不论对错,孤注一掷,兵发孤山,若幸得尊者转危为安,不负此生相遇之情缘,若得战死沙场,从此死生相随,人忠魂忠,无憾矣!愿天佑大乘国万民共享和平永久!赫伦再拜!”
亚夫读罢信件,眼睛已经湿润,为了不引起众人的猜疑,强行忍住了悲伤,随后亚夫以多日奔波为由,提议宴会尽快结束。
当晚,亚夫和其余六个人谈起了他们分别后的经历,亚夫先将他的经历讲述了出来,惊的也正和遥一瞪大了双眼。他们又何其有幸,第一次云游,就和亚夫经历了这么大的风浪,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阵仗。
而后,亚夫又听取了他们六个人的经历,亚夫帮助也正汇总如下。
当日亚夫和金坤长老在王都不告而别后,赫纳查王果断斩杀东明,擂响了大乘国扫除弊端,打造政治清明形象的第一鼓。赫伦被强行留在了王都,开始整顿大乘国整个国家气象。经过半年的努力,很多颓废的现象、人们的思维意识、兵士的态度士气、王族人员等上层人士的风气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尤其是针对官僚体制的整顿,高压态势强力反腐,很多人死在了赫伦的正义之剑之下,民众第一次看到了大乘国的雷霆之势。开刀第一祭,就针对赫纳查王的王子赫儒,很多的冤假错案也被翻了出来,大乘国出现了另一番气象,能者上、庸者下。
很多人通过自荐的方式纷纷投入到朝堂,在军队、部门都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亚夫的四个徒弟更是尽力帮助赫伦训练暗卫,专门查处大乘国内部的国家敌人。
但是半年后,大乘国仍旧没有收到亚夫的音信,赫伦内心的担忧与日俱增,他隐隐地感觉到亚夫出事了,或者被孤山拘禁了,或者......,反正是不好的预感。
他和亚夫的徒弟商量,必要时起兵。木生还是比较慎重的,他认为现在还没有收到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他也相信亚夫有能力突破重重阻碍,但是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赫伦向赫纳查王出了返回亚里忽孙,赫纳查王拗不过,便让王妃辛娜同行,以便照顾赫伦前期因疾病落下的病根。
回到了亚里忽孙,赫伦拜托王妃辛娜主政亚里忽孙城的事务,而他则带着木生、也正、遥一、铁心赶往军营,开始了高强度的练兵。黑檀、白叶、寒浪又帮着赫伦训练亚里忽孙的暗卫部队。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亚夫的断杖被送到了赫伦的案头,经过木生的甄别,他肯定断杖就是亚夫手杖的一部分。手杖对于术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好比刀剑之于战士、弓箭之于猎手、翅膀之于飞鸟、四肢之于猛兽。
赫伦随后就案头的断杖与亚夫的徒弟、几个小伙伴进行了分析、商讨。
赫伦:“凭此断杖,不能就推测亚夫尊者身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