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余今晚难得回来早,洗漱过后,他给女儿盖好了被子,然后自己也躺到了床上。
总算“偷得浮生半日闲”,于是钱余刷起了小视频。
盛夕轻声问道:“在看什么?还偷偷笑得这么开心。”
钱余把手机递给了一旁的盛夕:“你看看这是谁?”
盛夕低头一看,不禁有些惊讶:“这不是……我俩认识的那位‘小马哥’嘛!”
“哈哈——”钱余又笑了起来,“我前两天关注了他的tiktok账号——这家伙,总是上传一些引人发笑的视频。”
“没想到你还记得他呀。”
盛夕回答道:“怎么不记得?‘小马哥’当年啊,可是给你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呢。”
钱余看着手机里的“小马哥”——此刻他正坐在游船上,看着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的两岸美景,潺潺水流,如诗如画——钱余的记忆也像是开了闸,历历在目。
两人口中的“小马哥”,其实是他们的老朋友了。
当年钱余在高校读研,学院曾特聘了一位外籍导师——导师在欧洲有自己的实验室,来到国内也开始招收学生。他还带着一位十分得力的科研助理,两人一起来到国内工作,这位助理名叫marcello(马切洛)。
马切洛来自南欧,多个罗曼语族的语言他都讲得很溜。但马切洛说的英文带有口音,幸好他的语速较慢,能让对方听懂。
不过马切洛还能用中文进行交流。那是因为他有几大人生爱好——为首的便是足球,这毋庸置疑。排在第二位的,则是中国文化与中国美食。
马切洛沉迷于我国的历史文明古迹。
只要一有假期,他就能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大明宫遗址、敦煌莫高窟、交河故城、布达拉宫、龙门石窟、京杭大运河……在中国的几年时间里,马切洛虽有些“走马观花”,但也见识了不少历史遗迹。
在旅行途中,他还迷上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京剧、腰鼓、川剧变脸、评弹、狮舞、高跷、功夫、武术、剪纸、景德镇手工瓷、玉雕、苏绣、唐卡、木版画……马切洛是边走边玩,边听边看,还边学边买边收藏。不过这唐卡画,他是着实买不起。
其次,马切洛是个标准的“吃货”。
我国传统的四大菜系——纯正咸鲜的鲁菜,麻辣鲜香的川菜,清淡味美的粤菜,清鲜咸甜的淮扬菜,马切洛都曾经大饱口福。虽然他最喜欢粤菜,但每去一个地方,马切洛都在不断地尝试着新口味、新菜式。比如大西北的羊肉、馕饼、抓饭,藏族的酥油茶、青稞饼、风干肉,还有福建一带的闽菜——佛跳墙、沙茶面、鱼丸、燕皮、荔枝肉……
当年钱余入学时,马切洛已经来华三载。他走过了华夏的不少土地,尝过了各地的“山珍海味”,也顺势学会了一口有些“撇脚”的中国话。
除了日常踢球、跑步、进健身房,马切洛还喜欢追剧,不过主要是美剧、英剧和一些小众的欧剧。虽然这些剧目,通常每周只更新一集,但胜在编剧的“脑洞”够大,总能让他的肾上腺素极速飙升,看得他“惊心动魄”……
在钱余看来,马切洛是一位特别会“享受人生”的朋友。
钱余是在做实验时认识马切洛的。
研二上学期,学院仅有的一台共聚焦显微镜“罢了工”,经多方面评估后,学院决定不再对这台老式仪器进行返厂修理,领导终于下定决心,买一台徕卡或者蔡司的显微镜——提供超高分辨率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系统,以满足各课题组的实验需求。
但购置中大型仪器的计划实施,并非一蹴而就。或许大伙在等待新仪器期间,将面临无设备可用的境地。幸好外籍导师的实验室里,有一台小型的共聚焦显微镜。于是学院领导出面,与外籍导师进行了友好协商,导师同意让大伙前来使用,只需学生们注意维护仪器,并且收取各课题组合理的设备使用费。
因此,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的讲解,使用者的预约安排及使用时间登记等,皆由马切洛负责——一时间,马切洛的工作量增多了不少。不过,随着不同课题组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实验室借设备,每天络绎不绝,马切洛也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钱余就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马切洛生得浓眉大眼,平时健谈又幽默,于是,大伙开始热情地称呼他为“小马哥”。
四个多月后,学院将显微镜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