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整场战争却刚刚打响,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淮军将士早有准备,日军的突袭落空,还损失不小。
刘杰在战斗结束后,没有丝毫松懈,他迅速将战况整理成文,派信使快马加鞭送往府城的长官。
沈葆桢早得知发生战事,整个午后都在焦急等待消息,当接到刘杰的捷报时,他的心情由紧张转为大喜过望。
沈葆桢立即嘱咐手下:“立刻给京师发电报,日军于十月初五清晨首先发动进攻,被我军击退,斩首三十西枚。”
他知道这份捷报对朝廷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一场战斗的胜利,更是报告朝廷马上会有更激烈的战况发生。
然而,当时的电报技术尚未普及,消息传递耗时较长。只能先坐船到福州,由福州打电报去上海,再由上海从陆路驿站送信到京师,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天的时间。
台湾到日本自然也是没有首接的电报线路,因此日本方面得到消息的时间不会早于京师。
五天后,同治在京师收到了这份战报,他立刻召集全班军机大臣商量对策。
同治说:“日本果然稳不住了,首先发起进攻。但是这个战报怎么这么晚才送到?”
恭王解释道:“战报是先从福州打电报到上海,再从上海通过陆路驿站送到京师的。”
同治不解问道:“为何京师到上海之间不架设电报线呢?”
恭王回答说:“曾经有人提议过,但都察院的老爷们认为插电线杆会破坏风水,破坏地脉,坚决反对。”
同治忍不住骂道:“愚昧无知!”
同治不知道的是,他以后推行的各项改革都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电报线的架设只是其中之一。
同治坚定地说:“战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各省之间都架设电报,此事不能再拖。”
恭王点头表示赞同:“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