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心殿内,气氛庄重而紧张。恭王奕?和奕框站在殿中,向同治汇报了日本己再次通过美国调停的情况。
恭王奕?上前一步,恭敬地向同治汇报:“皇上,日本己经再次请求美国公使镂斐迪进行调停,他们似乎有意结束战争。”
同治坐在龙椅上,缓缓开口:“六叔,日本此次请求调停,是出于真心,还是另有图谋?”
恭王奕?回道:“皇上,据臣所知,日本国内因战争而疲惫,民众厌战情绪高涨。他们此次请求调停,可能是真心希望结束战争。”
同治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便接受美国的调停。”
恭王奕?说道:“皇上,国际上,各国对我大清此次能够抵御外侮,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关注。若我们能够在谈判中取得有利条件,必将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奕框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若我们能主动够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也能避免其他国家借机干涉我国内政。”
同治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日本此次战败,其国内必然有所动荡,我们对他不要客气。我们提出的条件,一是日军必须撤军并道歉,二是赔款1...万两,三是承认琉球为大清属国。”
恭王和奕框听后,都表示赞同。
奕框也补充道:“此外,我们还可以要求日本开放更多的贸易港口,以酬谢各国的调停和秘密借款。”
同治点头,他对两位大臣的建议表示认可:“好,就按照这个方案去谈。奕框,你负责与美国公使沟通,转达我们的条件。”
奕框领命:“是,皇上。臣一定不辱使命。”
奕匡想了想,又问道:“皇上,是否应该在谈判中提高要价,以便为后续的讨价还价留下足够的空间?”
奕匡果然是谈判的行家。
同治听了奕匡的话,微微沉吟,然后回答道:“不必,我估计日本还没被打服气,仗还有的打。打打谈谈,你去探探他们的口风。”
奕匡听后,点了点头:“皇上英明,臣明白了。”
恭王这才明白,原来皇帝还想打下去,和谈暂时还成不了。
同治对日本这个国家很了解,让他们放弃琉球是不可能的,除非把他们彻底打服了。所以这仗还不能结束。
在美国公使馆的会议室内,镂斐迪、奕框和大久保利通三位代表再次就和平协议进行商讨。镂斐迪作为调停人,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平和,试图为双方找到共同点。
奕框代表清国提出了条件,他的态度坚定而明确:“我国提出的条件如下:一是日军必须撤军并道歉,二是赔款1...万两,三是承认琉球为大清属国。”
大久保利通听完后,脸色变得有些阴沉,他对于撤军和赔款的问题尚在考虑之中,但对承认琉球属于清国一条表示强烈反对:“对于停战撤军我国可以考虑,但承认琉球属于清国,这一点我们无法接受。琉球王国与我国有着长期的藩属关系,我们不能放弃琉球。”
奕框听后,面露不悦,他正要反驳,镂斐迪却先一步开口,试图缓和气氛:“大久保利通阁下,琉球王国的地位问题关系到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是否可以考虑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大久保利通坚持己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镂斐迪公使,琉球的地位问题事关我国的主权和尊严,我们不能轻易让步。”
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双方都不肯让步。镂斐迪见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或许我们可以暂时搁置琉球的归属问题,先就撤军和赔款达成一致,如何?”
奕框和大久保利通都没有立即回应,他们都在思考这个折中的建议。第一天的谈判也就暂时没有结果。
接下来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代表在美国公使馆内就各项条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清国代表奕框坚持要求日本承认琉球属于大清属国,认为这是对大清主权的尊重。
然而,日方代表大久保利通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异常坚决,他拒绝了清国的要求,并表示日本愿意为了琉球的独立和自由不惜再次一战。他的这一表态,使得原本紧张的谈判气氛变得更加沉重。
大久保利通在谈判中扬言:“琉球王国历来与日本有着深厚的友谊和紧密的联系,我们不能承认其属于清国。若清国坚持此点,我们宁愿选择战争,也不愿看到琉球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奕框面对日方的强硬态度,也毫不退让,他回应道:“琉球自古以来就是大清的属国,日本此次侵略行为己经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我们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但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