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35章 二十年之约

第35章 二十年之约

奕框按朝廷新的旨意与日本进行了谈判。在这次谈判中,清国不再坚持琉球问题,这一变化让整个谈判的氛围和走向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过几日的紧张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

奕框在朝会上向同治面奏了谈判的结果。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也有着完成任务的释然:“皇上,和谈己经告成。美国公使得知我们不再坚持琉球问题后,表现得非常兴奋,并积极斡旋。”

奕框接着说道:“经过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了以下协议:一是日本同意撤军,二是日本对造成清国平民伤亡表示遗憾,并补助相关人员损失3..万两白银。”

同治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他对这个结果感到不甚满意。他记得之前的谈判中曾要求日本开放港口,于是问道:“奕框,不是要求日本开放港口吗?”

奕框回道:“回皇上,至于开放港口的要求,日方的回答是,日本己逐步开放全部领土,欢迎各国投资和经商,所以不存在开放港口的说法了。”

同治对日本求新变革的决心有点震惊,清国这边立几根电线,都察院的老爷们都喋喋不休。清国这个烂摊子,改革图强何其难也。

日本这次吃了些亏,必然是卧薪尝胆,时刻想着复仇。俗话说不怕贼上门,就怕贼惦记着。

同治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日本撤军和赔款是应有之义,但对琉球问题的处理,朕心仍有不甘。奕框,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奕框领命告退,养心殿内只剩下同治和恭王奕?。同治看向恭王,询问他的意见:“六叔,你对这次和谈的结果怎么看?”

恭王上前一步,他的态度恭敬而审慎:“皇上,虽然我们未能在琉球问题上取得更多进展,但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稳定,这次和谈能够达成,也算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国内的建设,提升国力,以备未来可能的变化。”

同治点了点头,他对恭王的话表示认同:“六叔说得对,和谈虽然不尽如人意,也就如此吧。接下来朝廷该兴该革的事众多,就要有劳六叔了。”

恭王听后,正色道:“皇上言重,都是奴才该为之事。”

签署和谈的消息传到台湾,诸将心中皆是五味杂陈,他们对战争的结束感到不甘,同时也对未能彻底击败日军而心存遗憾。

提督王国刚更是情绪激动,他向沈葆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人,我们共同上折子,反对和谈。朝廷只要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必然可以全歼日军。”

沈葆桢听了王国刚的话,摇了摇头,他的态度冷静而理智:“和谈是国家大事,协议岂能轻易废止。我等反而会被参劾挟兵自重,尾大不掉。”

众人听了沈葆桢的话,虽然心中不甘,但也知道他的话在理,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沈葆桢见众人情绪低落,便转移了话题:“当前的要务是处理好台湾善后问题。一是接受凤山的县城,确保地方秩序;二是表彰有功人员,安置兵士,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安置。”

他的目光在众人中扫过,最后停留在陈建中身上:“陈总兵,凤山县城就由你去接受吧。”

陈建中立刻领命,他的态度坚定而恭敬:“是,大人。末将领命,定不负所托。”

按照和谈协议的规定,日本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首先,日军将凤山县城的控制权移交给清国,随后日军移驻城外,准备分批从打狗港回国。

在凤山县城的移交仪式上,环境庄重而肃穆。阳光照耀在古老的城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城门两侧,清军士兵列队整齐,他们的军装整洁,枪械擦得锃亮,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霆军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军队的威严。

日军士兵则在城门的另一边列阵,他们的队形同样严整,军容肃穆。虽然即将撤离,但他们的士气并未消沉,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尊严和秩序。

陈建中身着戎装,腰悬宝剑,他的面容坚毅,步伐稳健,走在霆军的最前方。他的身后,是一排排手持火枪、肩扛战旗的士兵,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坚定。

小泉秀一也同样身着军装,他的肩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的步伐坚定,带着日军的将领们,从城门的另一侧走向前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严肃,但同时也有着对对手的尊重。

两位将领在城门前相遇,他们的眼神在空气中交汇,昔日不死不休的对手,今天居然还有心平气和谈话的机会。陈建中首先开口,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小泉将军,根据和谈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