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36章 台湾善后

第36章 台湾善后

在紫禁城的养心殿内,同治正在和军机大臣讨论沈葆桢呈上的一份关于台湾善后事宜的折子,这份折子详细列举了战后台湾需要处理的多项事务。

沈桂芬,作为兵部尚书,对于善后安置工作责无旁贷,因此他与恭王奕?一同前往养心殿,向皇帝面奏此事。

沈桂芬在朝堂上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皇上,沈葆桢奏请三件事,一是奖赏有功将士,二是裁撤安置兵卒,三是奏请台湾建省。”

同治坐在龙椅上,他的表情专注,聆听着沈桂芬的奏报。

“沈爱卿,你详细说说,这奖赏有功将士,你有何建议?”同治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此事的重视。

沈桂芬回道:“回皇上,臣等商议,对于在台湾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将领和士兵,应当给予丰厚的奖赏,以示朝廷的恩宠。对于牺牲的将士,也应给予其家属适当的抚恤,以示朝廷的关怀。”

恭王奕?也补充道:“皇上,照例除了金银财宝的奖赏之外,还应该给予有功将士官职上的晋升,以此激励士气,鼓励三军用命。”

同治问道:“此次台湾战役,战功第一的将领是谁?”

沈桂芬立即回应道:“回皇上,沈葆桢保奏名单里,战功第一的将领是霆军陈建中。”

同治微微点头,他对陈建中的表现早有耳闻,对其英勇和指挥能力印象深刻,说道:“陈建中表现卓越,朕欲重用此人。传朕旨意,将陈建中调至首隶,任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督办。朕欲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就有他来主持此事吧。”

这是把未来袁世凯的差事给了陈建中了。小站练兵提前了二十年。

恭王对皇帝的新思维见怪不怪了,编练新军也是他的主张,说道:“皇上英明,陈建中确有大将之才,若能得其主持新军编练,必能事半功倍。”

同治见恭王表示支持,便正式下达了命令:“好,就这么定了。沈桂芬,你写旨来看吧。”

沈桂芬领命:“遵旨,皇上。”

皇帝说到了编练新军,恭王索性把原计划过阵子再上奏的军制问题提前说一说。

恭王奕?上前一步,态度恭敬而认真:“皇上,我国陆军若要革新,必须借鉴强国之法。奴才以为,西方列强中,德国陆军纪律严明,战术先进,尤其普法战争后,德国陆军更是声名显赫。”

同治听后,微微点头,他的历史知识告诉他,德国陆军确实有独到之处:“六叔言之有理。德国刚刚打败法国,其陆军实力确实堪称世界第一。我们若要编练新军,自然应当以德国为师,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和军事制度。”

恭王得到同治的肯定,继续说道:“皇上,臣建议我们可以从德国聘请军事顾问,引进先进的训练体系和战术理念。同时,选拔我国优秀青年前往德国学习军事,以期培养出一批懂得现代战争的将领。”

同治对恭王的建议表示赞赏:“这个主意甚好。沈爱卿,此事一并交给陈建中,要他先拟个计划上奏。”

沈桂芬领命:“遵旨,皇上。”

同治又问:“至于裁撤安置兵卒,你们又有何打算?”

沈桂芬继续奏道:“皇上,战争结束后,必然有一部分兵卒需要裁撤。臣等建议,对于这些兵卒,朝廷应当给予适当的土地和种子,让他们回乡务农,自食其力。对于有意愿继续留在军中的兵卒,则应根据其能力和表现,给予适当的安置。”

同治沉思了片刻,然后说:“裁谁留谁要有个办法,这次立有战功的霆军和淮军保留建制,其余绿营兵裁撤或回原籍驻守。兵部拟一个办法出来。”

恭王奕?说道:“皇上,台湾地处海疆,山高林密,多有生番不遵朝廷谕旨,屡屡犯禁。臣以为,是时候整治了。我们可以考虑给台湾留一部分士兵,开山抚藩,以维护地方秩序,确保朝廷的威严。”

同治点头表示赞同:“六叔所言极是。留多少兵,兵部征询一下沈葆桢的意见。”

沈桂芬自然领命。

同治又问下一件事:“至于台湾建省一事,两位爱卿有何见解?”

恭王奕?上前一步,他的态度恭敬而认真:“皇上,台湾地处海防前线,战略位置重要。台湾建省的好处,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沈桂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建省之后,朝廷可以加强治理,提高地方的防御能力。再开放两岸人员往来的限制,对大清的长治久安大有裨益。”

但恭王还有他的担忧:“皇上,台湾建省固然有诸多益处,但我们也不得不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