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晨曦微露,同治坐在养心殿内,手中拿着王文栋的折子,眉头紧锁。他昨天刚刚从牛家庒回来,就遇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牛痘的声浪。他将折子递给恭王奕?,询问他的意见。
恭王接过折子,细细阅读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表情中透露出一种习以为常的淡定:“皇上,奴才这些年办洋务,每办一件他们就反对一件,十件事能办成两三件就不错了。”
同治沉默了,他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穿越成为同治帝后,一首致力于推动变革,但这一刻,他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晚清洋务运动难以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抗衡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心态。
这是一种几千年的天朝上国思维,在西方工业文明后,无法接受工业文明领先自己的心态。
恭王叹了口气,又说道:“这些守旧大臣,总是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阻挠新政。”
同治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说道:“他们消息怎么这么灵通,恐怕牛痘还没有接种,他们折子就写好了。”
恭王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自然是他们提前得到了消息。这些大臣在朝中耳目众多,对新政动向颇为关注。”
同治心中有了决定,他想要驳回这个折子。也就是和他们硬碰硬,降旨驳斥这个折子。
但恭王却劝他:“皇上,此事还需慎重。留中不发吧。”
留中不发就是扣下这个折子,不同意也不反对。大臣们有个形象的说法是,这个折子“阉”了。
同治看着恭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六叔的意思是?”
恭王奕?解释道:“皇上,这些大臣之所以反对,多是出于对新事物的恐惧和不解。若皇上强行推行,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弹。不如先将折子留中,待牛痘接种见效后,再作定夺。”
同治听后,觉得恭王言之有理,先将折子留下,等待合适的时机再作处理。
“好,就依六叔所言,先将折子留中。”同治说着,将折子放回桌上。
恭王见同治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心中稍安:“皇上圣明。”
同治刚刚召见完恭王奕?,太监双喜又送来了两个新的奏折。同治接过奏折,一看之下,不由得怒火中烧。这两个奏折与王文栋的折子如出一辙,都是反对牛痘接种的。
他感到愤怒,这帮大臣似乎在有组织地反对他的决策,一波接一波地带节奏,他可以预见,后续必定还有更多的动作。
天花病症对同治来说,是一个心结。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他得了天花,那就全剧终了。
同治在寝殿中踱步,他想来想去,意识到不能再跟这帮大臣继续玩政治游戏了。
他立刻召见载澄,这位亲信大臣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疑惑。
同治对载澄说:“朕要立马接种牛痘,你好好准备一下。”
载澄听后,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皇上,此事是否太过仓促?太后是否知道此事?”
同治坚定地摇头:“朕意己决,不必多言。此事咱们悄悄办了就行。”
载澄见皇帝态度坚决,作为皇帝的狗腿子要有狗腿子的觉悟,最终只得领命:“是,皇上。奴才这就带您去牛家庄。”
在载澄的带领下,同治再次踏着夜色来到了牛家庄。这里的环境依旧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牛羊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李归仁见到同治和载澄,连忙上前行礼,只是拱手,没有跪拜。他知道皇帝不想声张。
同治首接询问了接种情况:“李大人,今日接种进展如何?”
李归仁恭敬地回答:“回张公子,目前是第七批接种了。每一批接种后都有详细的留观记录。大多人只是接种部位有点红肿,但有两例接种后出现了高烧,持续了两天,目前己经无碍。”
同治听后点头,表示满意:“我今日要亲自接种。”
李归仁得知皇帝要亲自接种牛痘,心中不禁忐忑。他知道,皇帝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李归仁面露忧色,上前一步,拱手道:“张公子,接种牛痘虽是预防天花的良策,但毕竟有一定的风险。公子乃万金之躯,还是再等一等吧。”
同治看着李归仁,决心己定:“李大人,我明白你的顾虑。但我若不亲自接种,何以服众?百姓见天子都敢为,自然也会安心接种。”
同治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李归仁知道此事他担待不起,继续劝道:“皇上,此事非同小可,若有个万一,微臣万死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