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几个月前,他特别交代恭王筹划引入牛痘,以预防天花这一当时严重的疾病。恭王领命后,便开始秘密筹划,但由于战事紧张,此事一首未能提起。
随着台湾战事的结束,恭王奕?再次将牛痘事宜提上日程。按照计划,牛痘首先在恭王位于京师郊区的农庄——牛家庒试种。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同治决定亲自前往牛家庒查看牛痘试种的情况。依然是微服私访三人组的老搭配,只有载澄和双喜陪同前往。
冬日的京师,寒风凛冽,天空灰蒙蒙的,街道上的行人稀少,都裹紧了棉袍匆匆而过。同治穿着一身简朴的棉袍,戴着一顶黑色的棉帽,尽量遮掩自己的面容。
出城不久,载澄在一旁轻声提醒:“皇上,牛家庒就在前面不远。”
同治点了点头,他的目光透过朦胧的晨雾,望向远方。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牛家庒。这里的环境宁静,与京城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农庄里的牛棚、鸡舍错落有致,一片片田地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在农庄的一角,几名外国医生和助手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为农庄的儿童接种牛痘。同治和载澄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整个接种过程。医生们手法熟练,儿童们虽然有些害怕,但在家长和医生的安抚下,接种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突然,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他的到来打破了现场的宁静,这人正是太医院院判李归仁。他远远地看到载澄,便停下脚步,恭敬地拱手作礼,叫道:“澄贝勒。”
当他走近,终于看清了载澄旁边的同治,顿时吓得想要跪下行大礼。然而,载澄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他,示意他不要声张。
李归仁作为太医,自然曾经见过皇帝的龙颜,此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敬畏。同治转过身来,面对着李归仁,他的声音平和而友好:“宫外不要行礼了,叫我张公子就行。”
李归仁闻言,稍微放松了一些,但仍显得有些局促:“张...张公子,您怎么来了这里?”
同治微微一笑,指了指正在接种的孩子们:“朕...呃,我来看看牛痘接种的情况。这是关乎百姓健康的大事,我自然要关心。”
载澄也在一旁补充道:“李大人,张公子对这次牛痘试种非常重视,所以亲自来看看。”
李归仁点了点头,他作为负责牛痘接种的官员,便开始带领同治参观牛痘接种的过程,并详细说明接种的每一个步骤。
他们首先来到了准备区,李归仁解释道:“张公子,接种前,我们首先要对接种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以确保安全。”
同治看到医生们正在用火焰烧灼接种用的针具,点头表示认可:“这样做很好,可以有效防止感染。”
接着,他们来到了接种区,李归仁继续介绍:“接种时,我们会在儿童的上臂外侧皮肤上划一个小口,然后取微量的牛痘浆接种到这个小口里。”
同治观察着医生们的操作,他们手法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不适。他问:“接种后,孩子们会有不适吗?”
李归仁回答:“接种后,孩子们的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红肿和疼痛,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同治听后,又问:“接种后手臂还有什么反应吗?”
同治自然是知道的,他是想考察一下李归仁。
李归仁答道:“接种后,手臂会依次出现红肿、化脓、破溃再结痂的过程,大概需要十天左右。”
同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听闻,牛痘接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红肿和发热现象,疫苗的不良反应你们要留意记录,必要时要对症下药。”
早期牛痘对不良反应的研究较少,同治是以出言提醒。
李归仁恭敬的回答:“下官明白,记下了。”
同治在牛家庒仔细观察了牛痘接种的整个过程,他对李归仁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嘱咐了几句。
“李大人,今日的事情要保密,不可外传。”同治的声音平静,但每个字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肃。
李归仁连忙点头,他的额头己经布满了汗珠,显然对皇帝的突然到访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张公子请放心,下官明白,今日之事绝不会泄露半句。”
同治见李归仁态度诚恳,便放心地点了点头,随后在载澄的陪同下离开了牛家庒。
李归仁站在原地,目送同治离开,心中充满了激动。他没想到自己办一个兼差,居然能遇到皇帝微服私访,真是祖坟冒青烟了。一定要更加用心地办理牛痘接种,前途一定不可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