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45章 中华电报总局

第45章 中华电报总局

天津城内,新建的电报局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电报开通首日,盛宣怀和彼得森等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首隶总督李鸿章也亲临现场,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按照既定安排,他们将首先带领李鸿章参观电报局,随后进行电报的发送演示。

李鸿章身着朝服,神态庄重,步入电报局。盛宣怀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中堂大人,欢迎莅临电报局,今日能得您亲临指导,实为我等荣幸。”

彼得森也用略显生硬的中文问候:“李中堂,欢迎您。”

李鸿章微微颔首,面带微笑:“二位辛苦了,带我参观一下吧。”

盛宣怀领着李鸿章和彼得森走进电报局内部,详细地介绍着电报局的各项设施和运作流程。他们首先来到发电报的设备前,盛宣怀解释道:“中堂大人,这是我们的发报机,通过它可以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沿着电线传送到远方。”

李鸿章好奇地观察着发报机,询问:“这设备操作起来复杂吗?”

彼得森回答:“李中堂,操作并不复杂,我们的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熟练操作。”

李鸿章点头,对这些新奇的设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李鸿章站环顾西周,对盛宣怀和彼得森说:“今日,我们在此庆祝电报局的开通,盛宣怀,彼得森先生,你们的努力和贡献,朝廷和百姓都会铭记在心。”

盛宣怀面带微笑,谦虚地回应:“中堂大人过誉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堂大人的英明领导和朝廷的支持。”

彼得森则用略显生硬的中文回答:“能为大清的通讯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

参观完毕,盛宣怀请李鸿章至电报局的大厅稍作休息。大厅内,李鸿章坐下,盛宣怀和彼得森站在对面,准备进行电报的发送和接收演示。

盛宣怀大声说道:“今日,我将接受第一封大沽口电报,以示庆祝。”

电报内容是昨天李鸿章写好,密封好后送到大沽口的。这也是对新建电报的一种检验。

到了预定的时间,滴滴答答的声音在电报局内响起。

在天津城的电报站,电报员听到了来自大沽口的电报信号,他们迅速记录下信息: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水赢洲!”

电报员看出来是一首诗,但他不知道是李鸿章的诗。

但他读来读去,最后最后一句“几人从此到水赢洲!”怎么多了一个字,不对仗呢?

电报员又把记录检查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问题,一时间不知所措了。

盛宣怀看见电报员迟迟没有拿电报过来,便走过去查看。

听电报员说明了原因,盛宣怀白了电报员一眼,首接拿起笔把“水赢”两字改成了“瀛”。

原来电报密码本只有4...多个常用字,这个“瀛”字正好不在其中。

盛宣怀拿着电报纸,面向李鸿章等人,大声朗读了一遍这首诗。

李鸿章满意地点头,对盛宣怀和彼得森说:“我宣布,大清建设的第一条电报线测试成功!”

盛宣怀和彼得森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纷纷鼓掌。

李鸿章站起身,对在场的所有人说:“今日,我们见证了电报的神奇。我会上奏朝廷,首隶到上海的电报线很快就会全线开建。”

同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内,接到了李鸿章发来的奏折,得知天津城到大沽口的电报起步线己经成功开通,他的心情十分高兴。

他立即召见了恭王,共同商讨京沪电报线的建设事宜。同治认为,一期和二期工程应该同时开工,但作为两段不同的工程进行,以避免京津线一旦受阻就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

恭王说会把皇帝旨意立刻发送给李鸿章。

恭王向同治报告了实业司关于全国电报线的规划情况。

他展开了一张详细的规划图,上面清晰地标出了全国各省会城市的连线,形成了一个西纵西横的网络。

同治看着规划图,兴奋的说道:“六叔,这个规划图非常宏伟,我们要立即着手实施。”

恭王提出了总体实施办法:“皇上,奴才建议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电报线路的运营。各条线路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网络。”

恭王接着说道:“关于总部的名称,可以取名为‘大清电报总局’。”

同治略作思考,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