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报起步线竣工的消息刚传到京师,右佥都御史王文栋的折子就递了上来,诉说着对电报起步线开通的种种不满,言辞激烈,列举了诸多问题:
臣闻电报起步线之开通,虽能千里传信,瞬息而至,然其弊端亦昭然若揭,臣不揣冒昧,谨陈数端,伏乞陛下垂鉴。
一者,电报线路之架设,侵民地、毁民田,致使百姓失所,生计无依。陛下仁爱之心,遍及西海,岂可为一时之便,而令百姓蒙难乎?
二者,电报之传递,速则速矣,然亦恐为奸邪所乘,造谣生事,蛊惑人心,乃至动摇朝纲。此等隐患,陛下岂可不察?
三者,破土动工,恐伤风水之脉,而风水乃国运所系,关乎社稷安危。陛下当慎之又慎,勿使小利而害大局。
西者,臣闻电报局账目混乱,贪腐之风盛行,中饱私囊者不乏其人。此等蠹虫,若不加以严惩,必将败坏朝纲,贻害无穷。
。。。
同治瞥了一眼折子,眉头微微一皱,看都不想看了。
此时,恭亲王奕?步入殿内,见同治面色不悦,便问:“皇上,何事烦恼?”
同治将奏折递给奕?,道:“你看看这个,御史又来弹劾了。”
奕?接过奏折,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轻笑道:“皇上,对待洋务这些御史总是如此,他们习惯了指责和反对。”
同治沉默片刻后,突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朕不能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朕倒是有个主意。”
奕?好奇地问:“请皇上明示?”
同治缓缓道:“朕想让左都御史贺寿慈带领都察院和其他反对电报的朝臣去天津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电报起步线的实际情况。”
奕?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称赞:“皇上英明,实地查看应能消除他们部分疑虑。”
同治接着道:“不仅如此,朕还要他们现场调查御史所反映的问题,特别是账目问题。朕要让他们带人把账目全部审计一遍。”
恭王不解的问:“何为审计?”
同治说:“就是查账,审查账目。”
皇帝的做法有点不合规制,奕?沉思片刻,回答道:“皇上,这对于李鸿章等官员来说,是一种监督和约束,确保他们在管理官办企业时,不会中饱私囊,贪污腐败。”
无监督,必腐败。这对忠臣和明臣都是一样的法则。
同治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对奕?说:“御史们近日所提的弹劾,虽言辞犀利,不合朕意,朕要朝臣们都知道,天子无私,对大家的意见是一视同仁的。”
同治进一步追问:“查账审计的人才有吗?”
奕?回答道:“皇上,我们可以从朝廷的官员中选拔那些具备会计和审计知识的人才,或者从民间寻找有经验的账房先生或钱庄掌柜。”
同治继续道:“朕还有个想法,这次查账结束后,在都察院下设审计署,以后官办企业全部要定期审计。”
奕?对皇帝各种新想法习以为常了,回答道:“皇上深思熟虑,此举定能确保朝廷的财政清明。”
但恭王亦担心朝廷机构膨胀,增加财政负担。不过这不是今日的主题,决定以后再寻机进言。
不久,一支由督察院和反对电报的朝臣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天津。
在天津电报局的宽敞厅堂内,李鸿章与盛宣怀相对而坐,正在等待京师来的调查团。窗外的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格,洒在两人凝重的面孔上。
李鸿章眉头紧锁,沉声说道:“杏荪,贺寿慈带团到天津电报局,此事非同小可。朝廷对我们的财务审计,将首接影响到电报局的未来发展。”
盛宣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中堂大人,您说得极是。账目我己经准备好了。”
此时,电报局外传来了马车抵达的声音,贺寿慈的车队己经到达。李鸿章和盛宣怀立刻起身,整理衣冠,准备迎接。
贺寿慈步入厅堂,身后跟着几十位随行的官员。他的目光锐利,扫视着厅内的布置,最终定格在李鸿章和盛宣怀身上。
李鸿章上前一步,恭敬说道:“总宪大人远道而来,我等不胜荣幸。请允许我代表天津电报局,向您表达最深的敬意。”
盛宣怀也紧跟着行礼:“大人莅临指导,是我们的荣耀。”
贺寿慈微微颔首,说道:“二位大人不必多礼。本官此次前来,是为了对电报局进行财务审计。希望二位大人能够配合。”
贺寿慈略微有点摆谱。他刚调到都察院半年,也管不住下面的御史,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