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56章 大米营销法

第56章 大米营销法

在京师的一处幽静府邸,王文栋家中。王文栋坐在正厅的主位上,面色凝重,而王氏则站在一旁,神色有些不安。

王文栋沉思着,缓缓开口:“皇上的天恩,我们不能不感念。这次皇上没有对我们的罪责深究,这是对我们天大的恩宠。”

王氏低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老爷,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在午门外大闹,给您添麻烦。”

王文栋叹了口气,摆了摆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次的事情,就当是一个教训。”

此时,王明德走了进来,跪在地上说道:“父亲,母亲,孩儿不孝,出洋后就不能在双亲面前尽孝了。”

王文栋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明德,你要记住,这是皇上对你的信任,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为国家效力。”

王明德坚定地点了点头:“父亲,我一定不辜负皇上和父亲母亲的期望。”

接着,王明德又说道:“父亲,澄贝勒负责留洋宣讲,他叫我明日去发言,我该如何准备?”

王文栋微微一笑,对儿子的上进心表示赞许:“明德,说出你想说的就行。”

王氏也露出了骄傲的笑容:“明德,你从小就聪明过人,母亲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京师的街道上,锣鼓声声,打破了冬日的宁静。载澄受皇帝之命,负责京师的留学生招募工作。这本是顺天府的职责,但皇帝认为事关重大,特命载澄来管这份差事。

载澄命人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在京城宣传了三天。他的目的是让更多家庭了解出洋留学的重要性和好处。

在顺天府衙门前院,载澄召开了一个出洋留学说明会。他知道,若去的人少,场面会显得冷清,所以他提前托了很多人去捧场。

载澄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衙门前院,传遍每一个角落:“诸位,今日召集诸位于此,是为了宣讲我朝的留学政策。十到十五岁的男童都可以报名,国家每年补助两千五两,这笔款项包括学费、生活费和寄宿费,确保每位学子在外能够安心求学。”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议论声,补助的数额令许多人心动。载澄见状,继续说道:“此外,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皇后娘娘为了资助学费,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嫁妆。”

此言一出,人群中的议论声顿时高涨,皇后娘娘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了在场众人极大的震撼。

载澄继续说道:“皇后娘娘的这一无私举动,体现了朝廷对教育的重视,对培养人才的决心。这次要送出国的学子都是天之骄子,将来都会成为国家栋梁。”

载澄讲完又请出了王明德:“接下来,让我们有请王明德公子,他即将成为留洋学生之一。让他为我们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对出洋留学的看法。”

王明德走上台,他的表情诚恳,态度自然:“各位,我原本对留洋有所顾虑,但在皇后娘娘亲自开导下,我逐渐认识到了留学的好处。”

他继续说道:“留洋不仅能让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学到一身本领回国报效朝廷。我相信,这将对我的未来,对大清的未来,都大有裨益。”

王明德的话语,引起了在场部分众人的共鸣。有些人开始点头,表示认同。载澄见状,心中暗自高兴,这场说明会己经取得了一定的预期的效果。

在紫禁城的深处,同治坐在养心殿中,聆听着载澄关于留学生招募情况的汇报。载澄信心满满,言语中透露出对自己工作的满意。

然而,同治听后,眉头微蹙,他认为这样的宣传和招募力度,还不足以撼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需要一个更有效的策略,一个能够激发人们热情、改变他们看法的方法。

同治深思熟虑后,向载澄提出了一个新策略,他将其命名为“大米法”。

载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皇上,何为大米法?臣未曾听闻过此法。”

同治微微一笑,解释道:“此法并非出自经书典籍,而是一个卖大米的商人在经营中发明的策略。”

按照同治的计划,顺天府虽有西个名额,却计划招募五十人进行考核。同治决定将报名表分成十次发放,每天只允许五人报名,以此制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

载澄按照同治的吩咐行动,他在报名的前一天,雇佣了一群人在顺天府衙门外通宵排队。第一天的五个名额迅速被抢完。

排队的场面吸引了众多百姓的注意,人们开始口耳相传,消息迅速扩散。不久,便有黄牛看准了机会,开始倒卖报名表,一张报名表的价格竟被炒到了五十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