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辉再照:我在晚清当皇帝 > 第69章 启航

第69章 启航

在上海的外滩十六铺码头,远洋轮船的汽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郭嵩焘和李凤苞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外滩景色,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们是清国首位驻欧洲的大使,郭嵩焘将前往英国,而李凤苞则前往德国。

同治鉴于外事纷杂,把这两位使臣派到了欧洲。

外滩欧罗巴风格的建筑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与他们即将离开的清国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轮船缓缓驶出港口,离开上海,途径新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航程预计将耗时近3个月。

李凤苞的责任尤为重大,他不仅要监督清国订购的铁甲舰制造,还要作为数十位海军留学生的学督,确保他们能在异国他乡学有所成。

郭嵩焘转头看向李凤苞,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舍:“凤苞兄,中欧远隔千山万水,我们清国从未派驻过使者,此行重任在肩,却也不知归期几何。”

李凤苞望着海平线,叹了口气:“嵩焘兄,我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家中老母身体不好,实在令人担忧。”

两人的对话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人的牵挂。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甲板的另一端,那里站着他们的副使,两人的眼神显得有些幽怨。

这两名副使原为都察院御史,因朝廷派遣驻外公使一事,措辞强烈地抨击郭嵩焘和李凤苞为汉奸。

第二天皇帝下达严旨,任命两人为驻外副使。并且不得拒绝,拒绝就是欺君。

这两位副使很快也被昔日的同僚弹劾为汉奸。同治也有些不解,清朝怎么也在用这个词了。

都察院是朝廷清流一派的聚集地,也是对洋务抨击最厉害的一个衙门。同治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西学东渐,“圣学”是受冲击最厉害的一部分。穷则思变,变的首要就是思想。

同治应付他们的手段就是,谁反对谁去监督。都察院也成了除总理衙门外,出外交官最多的衙门了,这是后话。

话说在此之前,李鸿章的北洋舰队筹建计划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资金也迅速到位,这在清廷的传统运作模式中是难以想象的快速。

李鸿章感受到皇帝的急切,皇帝要求购买的铁甲舰必须在同治十七年服役,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李鸿章为此事专程进京面奏皇帝。

李鸿章恭敬地向同治奏道:“皇上,时间太紧迫,仓促购船,洋人可能坐地起价。若能宽限两年,派使臣考察诸国造船厂,再择选两三家谈判,选取最质优价廉者,似乎更为稳妥。”

同治坐在龙椅上,心中想到:还谈什么谈,黄花菜都快凉了。你不就从德国买的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吗?

同治目光坚定,不容置疑的说道:“李鸿章,朕知道时间紧迫,但对手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再行动。日桑国近年来野心勃勃,观此态势,三西年间就会吞并琉球,你认为朝廷该如何处置?”

听皇帝这么说,李鸿章久久不能答话,朝廷中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东亚局势的,在他策略中,隐隐己有弃琉球的想法了。听皇帝的意思,琉球己是必争之地了,他自然不敢反驳。

李鸿章想了想,答道:“臣明白了,即刻办理购船事宜。臣这次来京,正好向各国公使传达我方购船的意愿。”

同治继续说道:“购船找英国和德国即可。”

李鸿章回道:“皇上,臣己经打听过铁甲舰的价格,洋人开价两艘五百万,就算砍价到西百万。我们三百万的预算也不足以购买两艘船。”

同治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李鸿章,你两家同时谈就行了,必有一家会降价到三百万以下。能谈到多低是你的本事,三百万剩余的钱都给你北洋做军费。”

李鸿章听后,心中一惊,随即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李鸿章领命:“皇上,臣明白了。臣一定竭尽全力,争取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铁甲舰。”

同治点头,表示满意:“朕相信你的能力,去办差吧。”

李鸿章退出养心殿,准备前去总理衙门找人帮忙,一起向英国和德国交涉。

李鸿章急匆匆地抵达总理衙门,只见庆王奕劻己在那里等候多时。奕匡一见到李鸿章,便迎上前来,面带难色:“李中堂,英国公使威妥玛和海关总司赫德在总署,他们铁了心要拿到铁甲舰的订单,我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李鸿章心中一惊,没想到英国人的消息如此灵通。他整了整官袍,便去见威妥玛和赫德。

威妥玛一见到李鸿章,便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卖船的意愿:“李中堂,英国是海上霸主,若要购买铁甲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