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朱重九!在历史中横行! > 第217章 王保保离开?

第217章 王保保离开?

“传令下去,”王保保终于开口,声音坚定而果断,“全军撤退,与淮阴城保持二十里的距离。”

帐内的将领们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他们知道,王保保一直对淮阴城势在必得,如今却突然下令撤退,这让他们感到有些难以理解。然而,作为将领,他们必须服从命令。很快,帅帐内就响起了传达命令的喧嚣声。

王保保走出帅帐,望着远处淮阴城的方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一撤退意味着他暂时放弃了攻城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对淮阴城的觊觎。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要攻下淮阴城的决心。

夜色渐渐降临,元军的营地中开始忙碌起来。士兵们按照命令,有条不紊地开始撤退。营地内的灯火逐渐熄灭,只有零星的火把在夜色中摇曳。远处淮阴城的城墙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坚固和威严。

王保保骑在马上,望着渐行渐远的残破营地和远处淮阴城的灯火,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他知道,这一撤退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必须重新制定计划,寻找新的战机,以更加充分的准备和更加猛烈的攻势来应对淮阴城的防守。

在撤退的过程中,王保保不断思考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他明白,朱重九的归来给淮阴城带来了强大的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朱家军人手不足的弱点。他必须利用这些弱点,寻找突破口,打破淮阴城的防线。

经过一夜的行军,元军终于与淮阴城保持了二十里的距离。王保保在一座小山丘上扎下营寨,眺望着远处的淮阴城。他心中清楚,这二十里的距离既是安全距离也是挑战距离。他必须在这段距离内找到突破淮阴城防线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保保不断派出斥候打探淮阴城的消息,同时也在营地中加紧训练士兵、准备攻城的器械。他知道,与淮阴城的决战即将到来,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淮阴城内,朱重九和常遇春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他们知道王保保不会善罢甘休,必须做好应对元军再次进攻的准备。在朱重九的指挥下,淮阴城的防线更加坚固了,士兵们的士气也更加高昂了。他们期待着与王保保的决战早日到来,以捍卫家园的尊严和荣耀。

在大都城内,朝廷的钟声随着朝会的开始而敲响,官员们鱼贯而入,各自心怀忐忑,知晓今日将有一场关乎国家安危与朝堂格局的激烈辩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元廷户部尚书陈明志,身着一袭华丽的官服,手持笏板,站在众臣之前,目光如炬,直视着龙椅上的皇帝。他铿锵有力地说道:“陛下,淮阴城久攻不下,王保保将军指挥不力,其罪难逃。更为严重的是,他私吞粮草,延误军机,导致我朝将士士气低落,战局僵持。此等行径,岂是朝廷重臣所为?臣恳请陛下罢免王保保,收回兵权,另选贤能之士以振军威!”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王保保的支持者们纷纷站出来为他辩护。一位武将跨步而出,大声反驳道:“陈尚书此言差矣!王保保将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此次淮阴之战,我军虽未取胜,但亦非将军之过。敌军狡猾,我军将士已尽全力。至于粮草之事,乃是后勤之失,岂可归咎于将军?”

陈明志冷笑一声,反驳道:“后勤之失?若非王保保将军对粮草管理不善,岂能出现如此纰漏?再者,我军士气低落,皆因将军指挥不力所致。如此将领,如何能够担当重任?”

此时,一位文臣站了出来,他是王保保的挚友,也是朝堂上的实干派之一。他缓缓说道:“陈尚书此言过于偏颇。战争胜负,非一人之力所能决定。王保保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多次身先士卒,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此次淮阴之战,虽未取胜,但亦非他一人之过。若因一时之败而罢免重臣,岂不让天下将士寒心?”

陈明志脸色一沉,厉声道:“刘大人此言差矣!朝廷用人,当以国家大局为重。王保保将军虽有过往战功,但今日之败,已足以证明他已不再适合担任统帅之职。若不罢免他,如何向天下将士交代?如何向百姓交代?”

朝堂之上,双方争执不下。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显然也在为此事烦心。他深知王保保的才能与忠诚,但陈明志所言亦非无的放矢。皇帝心中矛盾重重,不知该如何决断。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是朝廷的元老之一,威望极高。他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慎重考虑。王保保将军确实有过往战功,但此次淮阴之战的失败亦不能忽视。然而,若因一时之败而罢免重臣,恐非朝廷之福。臣建议陛下暂时收回王保保将军的兵权,命其回京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