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再由朝廷另选贤能之士担任统帅之职。如此既可平息朝野之议,又可保国家安定。”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皇帝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说道:“老卿家所言甚是。朕便依卿所奏,暂时收回王保保的兵权,命其回京述职。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决断。”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王保保的支持者们虽然失望,但也知道这是朝廷的决断,无力回天。而陈明志等利益派则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场朝堂之争只是开始。在权力的漩涡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而王保保的回归,也将为朝廷带来新的变数。在未来的日子里,朝廷的权力争斗将更加激烈,而国家的命运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元廷大军的营地内,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士们正忙于日常的训练和备战工作。突然,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打破了营地的宁静。快马上的信使手持一封黄绸包裹的圣旨,面色凝重地直奔王保保的帅帐。
与此同时,在营地的另一角,几名元廷的实干派官员正密谋着如何提前将圣旨的内容告知王保保。他们深知,这份圣旨对王保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们也明白,王保保是朝廷的栋梁之才,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失去他。
“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王将军。”一位官员焦急地说道。
“但是,我们如何得知圣旨的内容呢?”另一位官员面露难色。
“我有一个办法。”说话的是一位机敏的幕僚,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我们可以设法拦截信使,或者从皇帝身边的人那里打探消息。”
经过一番周折,实干派官员们终于得知了圣旨的内容。他们立刻赶往王保保的帅帐,准备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当王保保看到他们时,不禁有些疑惑。这些平日里与他交情甚笃的官员们,此刻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诸位大人,有何要事?”王保保问道。
为首的官员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王将军,我们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王保保的心沉了下去,但他仍努力保持镇定,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陛下已经下旨,命您回京述职。”官员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保保的眉头紧锁,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深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也知道,作为朝廷的将领,他必须服从皇帝的命令。
“我明白了。”王保保淡淡地说道。
然而,他的手下们却无法保持平静。他们纷纷涌上前来,劝说王保保不要接旨。
“将军,您不能回去啊!您一走,这大军怎么办?”一位副将焦急地说道。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完全可以以战事紧急为由,拒绝接旨。”另一位将领也附和道。
王保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是朝廷的将领,不是叛逆之徒。皇帝下旨让我回京述职,我岂能抗旨不遵?”
“可是将军,您一旦回去,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啊!”一位亲信哭丧着脸说道。
王保保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我自有分寸。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他不会因为一次战败就轻易罢免我。更何况,我是忠心为国的人,陛下自然会明察秋毫。”
“可是……”手下们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王保保已经做出了决定。他挥了挥手,打断了他们的劝说,坚定地说道:“好了,不必多说了。传令下去,即刻准备行装,我明日便启程回京。”
手下们面面相觑,无奈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王保保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王保保能够平安归来。
第二日清晨,王保保独自一人骑上战马,踏上了回京的路途。他的身后是元廷大军的将士们,他们默默地注视着王保保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担忧。而王保保则心怀坦荡,他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为了朝廷的安宁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在王保保启程离开元廷大军的第二天,消息如疾风般传遍了整个战场。远在朱家军营地的朱重九,听到这个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元廷大军失去王保保这个统帅,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朱重九立刻召集了朱家军的众将领,在他的主营帐内商讨战略。营帐内,灯火通明,地图摊开在桌上,众